二十一、急慢性鼻竇炎(1 / 1)

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的粘膜發炎統稱為鼻竇炎。鼻竇炎是一種常見的由化膿性球菌感染鼻竇黏膜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化膿性炎症。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多繼發於急性鼻炎,以鼻塞、多膿涕、頭痛為主要特征;可一個鼻竇單獨發病,也可幾個鼻竇同時發炎,如果急性鼻竇炎治療不當,或反複發作,可致慢性鼻竇炎。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常繼發於急性化膿性鼻竇炎,以多膿涕為主要表現,可伴有輕重不一的鼻塞、頭痛及嗅覺障礙。各年齡段人群均可發病。臨床症見頭痛,鼻塞,流膿涕,嗅覺減退,中鼻甲腫大,中鼻道或嗅裂有膿性分泌物,X線鼻竇照片檢查顯示竇腔黏膜增厚等症狀。

鼻竇炎屬中醫鼻淵、腦漏、頭痛等病症範疇。其病因病機多為外感風熱,久蘊肺鼻,清道不利,抑遏成涕;或因胃腸積熱,肝膽鬱火,循經上灼竇竅;或為肺氣清肅不利,脾氣運化失司,濕濁內停,壅聚竇竅所致。中醫藥內外並治,對本病有良好療效。

頭麵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蒼耳子、白芷、蜂房、牛蒡子、薄荷、細辛、升麻、藿香蛇床子、川烏各10克。

“用法”將藥放入大沙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煎煮,待水沸後用文火再煎5~10分鍾,然後用布連藥帶頭罩住,盡量多用口鼻呼吸之,待藥液稍涼後,可用紗布蘸取藥液洗額頭及鼻部。每日2次,每劑藥可用4~6次。

“主治”對急、慢性病變皆有效,而以急性發作的鼻竇炎療效更佳。

“提示”本方臨床使用時,如見身熱、惡寒,毒熱較甚者,加黃芩、柴胡;如見鼻癢涕多,風熱上找者,加僵蠶、蟬蛻。

療方2

“成分”玄參、川烏、草烏、白芷、銀花、柴胡、薄荷、鉤藤各15克。

“用法”將藥放入沙鍋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煎煮,煎至1000毫升左右,然後過濾去渣取液,將藥液倒入臉盆中熏蒸(患者用鼻吸入熱氣,從口中呼出,反複多次),待藥液稍燙時,洗頭部。早、晚各1次,每劑藥可熏洗2天,2劑約為1療程。

“主治”各種急、慢性鼻竇炎。

“提示”為保證熏蒸效果,可用硬紙卷成喇叭筒狀罩住盆沿,上口對鼻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