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複發性口瘡(1 / 1)

複發性口瘡又稱複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見的潰瘍性損害疾病,患病率高達20%左右。本病呈周期性,複發且有自限性,一般於7~10天可自行愈合。複發性口腔潰瘍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多發於青壯年,女性稍多於男性,可發生於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唇頰舌較多見。表現為口腔黏膜反複出現的單個或多個圓形或橢圓形淺表性潰瘍,上覆黃色假膜,發作時疼痛劇烈,灼痛難忍。較嚴重的一種類型稱為腺周口瘡(又稱複發性壞死性黏膜腺周圍炎),潰瘍數目不多,但潰瘍麵積大而深,暗紅色,邊緣整齊,紅腫高起明顯,有劇痛,愈合緩慢,愈合後留有疤痕。

複發性口瘡具有隨著病史的延長,複發周期逐漸縮短、症狀逐漸加重的趨勢。長期的反複發作將直接影響患者整個機體的免疫功能,引起代謝紊亂,出現口臭、慢性咽炎、便秘、頭痛、頭暈、惡心、乏力、精力不集中、失眠、煩躁、發熱、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甚至造成惡變或癌變。

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情誌不遂,素體虛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肝失條達、脾失健運、肝鬱氣滯,鬱熱化火、虛火上炎熏蒸於口而患病。屬於中醫口瘡、口瘍、口破、口疳等病症範疇。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五倍子4.5克,黃連、薄荷、甘草各1.5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冷水300毫升中浸泡15分鍾左右,然後先武火煎煮,水開後,用文火煎煮20分鍾左右,然後過濾去渣取液,煎取藥液約150毫升,用紗布擦洗患處。每日3~4次,5日為1療程。

“主治”實熱型口瘡。

“提示”本藥須頻繁多次清洗患處,以使藥至病所。如病勢較劇,潰爛麵擴大,甚至出現腮舌俱腫,大便秘結等症時,宜配合中藥涼服散(大黃、梔子、竹葉、連翹各10克、芒硝、黃芩各12克,薄荷6克,甘草3克)內服以及時控製症狀,縮短病程。

療方2

“成分”人中白、孩兒茶、青黛、黃連、黃柏各10克,冰片、硼砂各3克。

“用法”將上藥混合,共研為細末,用水約100毫升調勻,先用棉球蘸取藥液清洗患處之假膜,使之見到紅腫之黏膜,然後用消毒紗布浸濕敷於患處,每次5~10分鍾每日1次,7日為1療程。

“主治”各種複發性口瘡。

“提示”平時應注意身體鍛煉,注意生活起居規律避免過食辛辣、肥甘厚昧之品,亦可配用野薔薇根、莖煎煮後頻頻含漱,則療效更佳。

療方3

“成分”生硫磺10克。

“用法”將上藥溶於100毫升水中備用,1日後取其溶液塗擦兩手、足心,見效後即洗去,無效再用。3日為1療程。

“主治”虛證複發性口瘡。

“提示”本藥有毒。不可濺入口、眼中。

療方4

“成分”銀花、蒲公英各20克。

“用法”將上藥加入適量清水中煎煮,煎取藥液100毫升左右,後過濾去渣後取液,用棉簽蘸取藥液塗洗口腔黏膜潰爛點。每日3~4次,3日為1療程。

“主治”口瘡實熱型。用本方治療不易複發。

“提示”本型患者多全身症狀明顯,疼痛難忍,進食時加劇甚至夜不能寐,故多配合中藥導赤散內服(木通個地、竹葉各10克,生甘草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