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蟲病,又稱黃腫病。是指鉤蟲寄生於小腸內而引起的一種腸道寄生蟲病。本病多因鉤蚴從人體皮膚侵入,或從口而入,漸漸移居至小腸寄生,以吸血為生,從而引起貧血所致。本病男女老幼均可發生,尤以小兒發病為多,無季節性。臨床表現輕者可無症狀,一般則以貧血為主。初感染時鉤蚴侵入皮膚可有癢疹及蕁麻疹。繼之鉤蚴進入血循環可引起蠕蚴移行症,患兒發熱、咳嗽、嗜酸粒細胞增多。待成蟲在腸中發育成熟後,成蟲吸食血液並使腸粘膜損傷處不易凝血而失血,久之引起失血性貧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並有營養不良。患者表現為麵色萎黃、蒼白,皮膚毛發幹燥稀疏,精神萎靡,淡漠,疲勞乏力、懶動,有時為煩躁不安,心悸、氣短、浮腫、眩暈,異食癖,腹瀉和便秘交替。貧血嚴重者可發生貧血性心髒病。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核桃樹葉、麻柳樹葉各適量。
“用法”上藥水煎洗擦癢處。每日1次。
“功能”殺蟲止癢。
“主治”適用用於鉤蟲病。
療方2
“成分”桃樹葉、辣蓼草、連根蔥白、荊芥、蘇葉、苦參各等量。
“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後倒入盆內,待藥溫適度時,用毛巾蘸藥水反複擦洗患部。每日1次。
“功能”祛風除濕、解毒殺蟲。
“主治”適用於鉤蟲病。
“提示”配合口服中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