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佝僂病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慢性營養缺乏症,民間俗稱為軟骨病。屬於中醫方顱、雞胸、龜背、五遲、五軟等病症範疇。其臨床表現為早期煩躁不安,夜間容易驚醒、多汗,在吃奶和哭鬧時出汗更多,有時連枕頭也會被浸濕;或神誌淡漠,少食,枕禿,貧血,以至出現由於身體裏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接著會出現骨骼發育方麵的病變,繼而導致骨骼畸形,多表現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例如頭顱按上去有乒乓球那種彈性感,方顱,前囟門大而閉合遲緩,頭後枕部的毛發稀少,牙齒的萌出和坐立、行走也遲於正常嬰兒;胸部骨骼可表現為肋串珠,每一根肋骨的某一部位隆起粗大,縱向摸上去有如串珠,肋外翻和雞胸;倘若孩子在佝僂病活動期時久坐、久站,還可能引起脊柱彎曲和下肢出現O形、X型腿;上肢表現為腕部的尺、橈骨遠端呈圓鈍麵肥厚的“手鐲狀”。其病因病機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失宜,以致脾腎虧損,骨髓不充。中醫藥內外並治有較好療效。
全身藥浴療法
“成分”草烏頭、當歸、地龍、木鱉子、紫貝草、椒目、蔥須、荊芥各30克。
“用法”將藥入鍋煎湯,待藥溫熱,露腳趾甲從上淋浴至下,每日1次,5~7日為1療程。
“主治”適用於小兒佝僂病。
“提示”在連續服“續命丹”3日後,方可用上方外洗。囑患兒常曬太陽,多做戶外活動,食用富含維生素D及鈣、磷的食物,如肝類、蛋類、魚類及新鮮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