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新生兒胎黃(1 / 1)

新生兒胎黃,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是指嬰兒出生後出現全身皮膚、兩目、小便發黃,因與胎孕因素有關,故名“胎黃”或“胎疸”,是新生兒常見症狀。出生後2~3日,出現黃疸,10~15日後,自行消退者,為生理性胎黃。如果黃疽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且發展迅速,消退後複出,甚至持續不退,反見精神委靡,為病理性胎黃。常見症狀:

1.濕熱胎黃?

目黃、身黃、其黃鮮明,哭鬧不安,嘔吐腹脹,乳食不思,尿黃便結,或伴有發熱(濕重於熱者多無發熱)。舌質紅,苔黃膩,指紋紫滯。

2.寒濕胎黃?

目黃、身黃,其色晦暗,或黃疸持續不退,精神差,吮乳少,易嘔吐,小便黃,四肢欠溫,腹脹便溏,或大便灰白。舌質炎,苔白膩,指紋色淡。

……3.瘀血胎黃?

身目發黃,色較晦暗,麵色不華,神疲易吐,腹部膨隆,表筋怒張,脅肋下有痞塊,小便短黃,大便灰白,或伴衄血、瘀班、便血。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苔黃,指紋紫滯。

中醫學認為,多由濕熱之邪所致,或小兒脾氣虛弱,鬱久成疸;或小兒先天稟賦不足,膽汁不循常道運行而外溢出現黃疸。與西醫學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溶血性黃疸、乳幼兒肝炎、膽汁黏稠綜合征、膽道畸形等類似。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

全身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黃柏3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後過濾去渣,待水溫適宜時,給患兒浸浴。反複擦洗10分鍾,每日1~2次。

“功能”清濕熱、除胎黃。

“主治”適用於胎黃。

療方2

“成分”十大功勞葉(闊葉)350克。

“用法”將上藥切碎,加清水4000毫升煎沸,倒入盆內,待溫熱給新生兒洗澡。每日1次;如黃未退淨,可再洗1次。

“功能”活血解毒。消疸。

“主治”適用於胎黃。

“提示”體質虛弱患兒禁用此方。

療方3

“成分”大黃、硝石、黃柏、山梔、茵陳各10克。

“用法”上藥共煎湯1000毫升,擦洗患兒全身。每日2次,3~5日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適用於新生兒黃疸。

“提示”水溫不宜太高,以35~40℃為宜,浴後擦幹以防受涼。在中藥洗浴的同時,可配合利膽退黃的中藥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