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屬於中醫骨折的範疇,是指以小兒受間接或直接重力所致的骨折。以局部腫脹壓痛,青紫瘀斑,關節功能喪失,傷肢較健肢略短等為主要症狀。若有移位,骨折處可出現畸形,X線攝片可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由於小兒生活習慣與成人不同,其骨折多因日常生活而損傷。奔跑摔跤,嬉鬧鬥毆,攀高摔跌,墜床等為常見原因。故多為間接外力所引起。小兒骨折多發生於上肢,其次是下肢。這與跌倒時多用上肢支撐有關。小兒骨折多為青枝型,但也可見其他類型骨折。其病因病機多因直接或間接外力致局部氣血受損,經絡瘀滯。中醫中藥配合複位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防風、鉤藤、丹參、伸筋草、海桐皮各15克,木瓜12克,川椒、乳香、沒藥各9克。
“用法”上藥水煎,趁熱熏洗患處。每日1劑,每日3~4次。
“主治”尺橈骨幹雙骨折患兒解除固定,患肢功能尚未完全恢複。
“提示”在解除固定後,方可使用上法。
療方2
“成分”紅花、冰片(或樟腦)20克,艾葉、生川烏、生草烏各40克,乳香60克。
“用法”將藥研磨製成散劑。使用時取散劑20克,開水衝成2000毫升藥液,趁熱熏洗或熱敷患處。
“主治”屬陽虛寒凝、經絡瘀滯的骨折。症見骨折延期愈合,患處冷痛、麻木,舌淡暗,脈沉細。
“提示”本藥嚴禁內服或濺入口、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