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便秘是指小兒大便幹燥、堅硬、量少或排便困難而言,多由於攝入食物及水量不足,喂養不當,或突然改變飲食習慣等因素所致。

中醫認為,燥熱內結,腸胃積熱,或熱病傷陰,腸道津枯,或乳食積滯,結積中焦,或氣血不足,腸道失於儒潤等,均可引起大便秘結。當以通腑瀉熱,潤腸通便為治。臨床觀察發現,采用中藥外治療法有明顯療效,且藥源方便,作用平穩,副作用少,療效確實,便於應用,還可解除小兒對打針、吃藥的恐懼心理,減輕家長心理負擔。可選用下列足部藥浴療法。

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番瀉葉15克。

“用法”將番瀉葉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20分鍾,連續2~3天。

“功能”清熱導滯。

“主治”小兒便秘。

療方2

“成分”金銀花、杭菊花各10克,甘草5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2~3天。

“功能”清熱解毒,行氣消滯。

“主治”小兒便秘。

療方3

“成分”大黃10克,甘草5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足浴。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2~3天。

“功能”清熱導滯。

“主治”小兒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