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白天如常,入夜則啼哭,或每夜定時啼哭者稱為夜啼。本病多見於3個月以內的幼小嬰兒。小兒夜啼常以脾寒、心熱、驚嚇等為發病原因,分別采用溫牌散寒、清心導滯、鎮驚安神等治療,可選用下列足部藥浴療法。

若因傷食、停食、饑餓、尿布浸濕、包被過緊、皮膚瘙癢等引起者,不屬本病範圍。

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杭菊花30克。

“用法”將菊花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候溫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2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清熱平肝。

“主治”用於小兒肝熱內擾,夜臥易驚而啼。

療方2

“成分”鉤藤、杭菊花、山桅子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將患兒雙足放入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2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清熱平肝。

“主治”用於小兒肝熱內擾,夜臥易驚而啼。

療方3

“成分”龍骨、牡蛻各30克。

“用法”將二藥粉碎,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將患兒雙足放入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2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鎮靜安神。

“主治”用於小兒外受驚嚇,夜臥易驚而啼。

療方4

“成分”胡椒、花椒、雞內金各10克。

“用法”將三藥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放於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將患兒雙足放入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5~20分鍾,連續5~7天。

“功能”消積化食。

“主治”用於小兒脾胃食積,夜臥不寧而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