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所致的嬰幼兒口腔疾病,屬於中醫鵝口瘡、雪口等病症範疇。多見於營養不良、長期腹瀉以及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兒。臨床表現為舌、頰黏膜甚至食管、氣管、鼻腔等處覆蓋點片或膜狀白苔。自苔附著黏膜可融合成片,色自鬆軟,隨擦隨生,不易出血,以此而區別於白喉。一般症狀不多,如累及鼻腔、食管、氣管,也可見到呼吸不暢,煩躁哭鬧,拒食等症狀。取白苔少許鏡檢可見白色念珠菌的菌絲及孢子。其病因病機多為胎毒內蘊心脾二經,或口腔、奶具不潔,感受風邪熱毒所致。采用中藥藥浴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板藍根10克
“用法”藥煎濃汁,用棉花團蘸藥液反複擦洗患處,每日5~6次,10次為1療程。
“主治”各種鵝口瘡。
“提示”用藥期間,患兒的母親不可食辛辣刺激食物,免因患兒吮乳而影響療效。
療方2
“成分”活地龍10~15條,白糖50克。
“用法”取活地龍,用清水洗淨後置於杯中(不要弄斷),撒上白糖50克,然後用鑷子輕輕攪拌,使其與白糖溶化在一起呈黃色黏液,將藥液盛於消毒瓶內備用。將此液塗布在瘡麵上,3~5分鍾後用棉球擦掉即可,每日3~4次,夜晚疼痛時可再外塗1次。用藥3~5天可治愈。
“主治”各種小兒鵝口瘡。
“提示”藥液塗布範圍應較瘡麵略大些。患兒及乳母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療方3
“成分”二道淘米水50毫升,廣丹少許。
“用法”先用消毒紗布蘸二道淘米水洗口,再用廣丹少許輕擦患處。1日2~3次,一般用藥2~4日痊愈。
“主治”各種小兒鵝口瘡。
“提示”白屑脫淨,立即停藥,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