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炎是婦女的常見病,屬於中醫帶下病症範疇。分為急性子宮頸炎與慢性子宮頸炎,以慢性者為多見,主要症狀為白帶增多,帶下呈黃白色,膿樣,或夾有血絲,也可有接觸性出血。由於白帶的刺激可伴有外陰部瘙癢,下腹及骶骼部也可出現疼痛,且多在月經期、排便時與性生活時加重,可伴有尿頻、小便困難等症狀。慢性子宮頸炎又可分為: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肥大及宮頸腺囊腫。以宮頸糜爛最多見,多由脾虛肝鬱,濕熱下注,或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所致。另外攝生不潔,感受濕毒也能引起。運用藥浴前應排除子宮頸癌。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紫花地丁、野菊花、半枝蓮、黃柏各30克。

“用法”將上藥煎湯衝洗陰道或棉球浸藥液塞入陰道。每日1次。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

“主治”適用於急性宮頸炎。

療方2

“成分”魚腥草90克,甘草15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衝洗陰道,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適用於熱毒鬱結型子宮頸炎。

療方3

“成分”黃菊花60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1000毫升,煎煮成500毫升藥液,濾汁去渣後,灌入陰道衝洗器或大號注射針筒,衝洗陰道。每日1~2次,10次為1個療程。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適用於子宮頸炎早期。

療方4

“成分”蒼術、百部、蛇床子、黃柏、苦參、連翹、土槿皮各15克,荊芥10克,枯礬5克。

“用法”將上藥加水1000毫升濃煎成250毫升藥液,濾汁去渣後,待藥溫時灌入陰道衝洗。每日1~2次,6日為1個療程。

“主治”各種類型的子宮頸炎。

“提示”凡使用陰部熏洗和陰道衝洗療法者,經期均停用。治療期間嚴禁過性生活;忌食腥辣等刺激性食物。本方結合內服(需請醫生辨證處方),以及衝洗後局部上藥,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