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亦稱灼傷、燙傷。一般是指由熱力(包括熱液,蒸汽,高溫氣體,火焰,電能,化學物質,放射線,灼熱金屬、液體或固體等)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組織損傷性疾病。也有將熱液,蒸汽所致之熱力損傷稱為燙傷,火焰,電流等引起者稱為燒傷。燒傷的嚴重程度取決於受傷組織的範圍和深度,燒傷深度可分為Ⅰ度、Ⅱ度和Ⅲ度。Ⅰ度燒傷表現為紅、腫、熱、痛、表皮幹燥等,愈後無瘢。Ⅱ度燒傷分淺Ⅱ度與深Ⅱ度。淺Ⅱ度達真皮表層,劇痛,痛覺敏感,有水皰,局部紅腫,愈後無瘢;深Ⅱ度達真皮深層,痛覺遲鈍,有水皰,局部蒼白,愈後有瘢痕。Ⅲ度燒傷,深達皮膚全層,甚至傷及皮下組織、肌肉及骨骼,痛覺消失,無彈力,堅硬,蠟白,焦黃或炭化,有水腫,除小麵積外,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或瘢痕攣縮。

燒傷病因病機是火毒侵襲,經絡受損,氣滯血瘀,或熱盛傷陰,火毒內攻;氣陰兩虧,陰損及陽。采用藥浴療法的目的是保護創麵,防止感染,促進創麵早日愈合。

(一)全身藥浴療法

“成分”地榆60克,大黃、黃柏、紫草、當歸、紅花、生地、白芷、冰片各30克。

“用法”將上藥加清水煎煮,後過濾去渣倒入盆中。將患部或全身置入藥液中浸泡。水溫應高於病人體溫1℃。每日1~2次,每次約60分鍾。

“主治”四肢燒傷感染創麵者。

“提示”用此方洗浴後,應用無菌巾擦幹身體,保護好創麵清潔,可適當配合其他外用療法。嚴重燒傷患者全身浸泡後,可有體溫升高、脈搏加快、疲乏出汗等,一般休息片刻後,即可恢複。

(二)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虎杖、苦參各60克,黃連、蚤休、血餘炭、槐花、明礬各30克。

“用法”先將前6味藥加水煎沸,再兌入明礬充分攪拌均勻,稍涼後,以無菌毛巾蘸取藥液衝洗患處,然後置患處於藥液中浸洗。每日2次,每次約30分鍾,直至傷愈為止。

“主治”各種燒傷。

“提示”如創麵感染嚴重,膿液較多,可加大黃、魚腥草共煎,同時酌情使用內服藥物或抗生素。

療方2

“成分”大黃60克,山桅、側柏葉、地榆、枯礬各30克。

“用法”取以上藥物加水適量煎沸,後過濾去渣,倒入盆中,稍涼後,以無菌毛巾蘸取藥液淋洗患處,然後以6~8層紗布浸入藥液中,浸透後取出濕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30~60分鍾。

“主治”適用於Ⅰ度、淺Ⅱ度燒傷者。

“提示”用此方洗浴時,藥溫不宜過高,以皮膚感覺涼即可;如創麵滲液較多,可加入苦參、黃柏共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