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要症狀,其中尤以目黃為確定本病的重要依據。若隻有身黃而目不黃,不屬本病範圍。本病與現代醫學的黃疽含義相同,都是指鞏膜黃染一類的疾患,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鉤端螺旋體病、膽道疾患以及溶血性黃殖等,可配合中藥浴療法施治。
(一)全身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茵陳50克,丁香12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煎取濃汁,擦胸前、周身、四肢及雙足心,以汗出為佳。每劑用2~4次,每日1~2次,10日為1個療程,病愈停用。
“功能”清熱利濕。
“主治”適用於陽黃。
療方2
“成分”鬆蒿3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文火煎取濃汁,擦胸前、周身、四肢及雙足心,以汗出為佳。每劑用2~4次,每日1~2次,10日為1個療程,病愈停用。
“功能”清熱利濕。
“主治”適用於陽黃。
療方3
“成分”綿茵陳20克,鬱金、枳實、茯苓、威靈仙各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時先用毛巾蘸藥液擦洗全身(擦後不用清水衝洗),而後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10日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疏肝利膽,涼血退黃。
“主治”黃疸。
療方4
“成分”白茅根、綿茵陳、白茯苓、豬苓各3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時先用毛巾蘸藥液擦洗全身(擦後不用清水衝洗),而後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10日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清熱疏肝,利膽退黃。
“主治”黃疸。
(二)足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桑枝、桑葉、木瓜、青皮、虎杖各100克,穀精草、茵陳、石決明、野菊花、金錢草各50克,麻黃1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置浴盆中,先熏雙足心,待溫時足浴。2日1劑,每日1次,每次20分鍾,洗後拭幹臥床休息1小時左右,連續7~15劑。
“功能”清熱利濕。
“主治”適用於各種黃疸。
療方2
“成分”苦參60克,蒼術、防己、白鮮皮各30克,百部25克,白礬、白酒、米醋各適量。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約3000~5000毫升,加醋、酒、白礬拌勻,候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1~2次,每次30分鍾,15日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疏肝利膽,逐水退黃。
“主治”黃疸。
療方3
“成分”綿茵陳、金錢草各3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30分鍾,15日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疏肝利膽,清熱退黃。
“主治”黃疸。
療方4
“成分”澤瀉、淡竹葉、綿茵陳各3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30分鍾,15日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主治”黃疸。
療方5
“成分”白茅根、淡竹葉、綿茵陳各30克。
“用法”將上藥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鍾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溫時足浴。每日1劑,每日2次,每次30分鍾,15日為1個療程,連續1~2個療程。
“功能”疏肝利膽,涼血退黃。
“主治”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