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因腹部脹滿臌隆而命名。以腹部脹滿隆起,甚則腹壁青筋顯露、膚色黃、下肢腫為臨床特征。如下肢不甚腫,相當於西醫的肝硬化。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最為常見,其次為血吸蟲病,國外則以酒精中毒多見。其臨床特點為肝髒質地堅硬,肝功能減退、門靜脈高壓,如消瘦、乏力、厭食、貧血、脾腫大、腹大如臌、腹部脹滿、腹水、腹壁靜脈顯露等。其中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臨床表現。本病多為濕濁、熱毒、蟲積等導致髒腑功能失調,氣滯血瘀。中藥浴療法對消除腹水有一定療效。
局部藥浴療法
療方1
“成分”刺蒺藜200克。
“用法”將藥放鍋內煎湯取汁,洗浴臍腹部。每次20分鍾,每日4次。
“功能”疏肝解鬱。
“主治”腹水脹滿、胸脅不舒。
“提示”注意營養,避免飲酒過度,避免與血吸蟲疫水接觸,避免精神刺激。本病患者應多臥床休息,腹水較多者可取半臥位。
療方2
“成分”大戟、甘遂各30克。
“用法”將藥煎湯取汁,趁熱洗腹部,每次20分鍾,每日3次。
“功能”攻下逐水。
“主治”適用於腹脹大較甚者。
療方3
“成分”荷葉適量。
“用法”荷葉用酒蒸取藥液,淋洗臍腹部,每日2~4次,每次10分鍾。
“功能”攻下逐水。
“主治”適用於腹水脹滿。
療方4
“成分”水紅花6克,大黃、芒硝、山桅、石灰各3克,酒曲1塊。
“用法”將藥放入鍋中煎湯取汁,擦洗臍腹部。每日3次,每次30分鍾。
“功能”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主治”適用於氣滯型臌脹,常見症狀為腹大脹而不堅,脅下痞脹或疼痛,納少、暖氣、尿少、大便不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