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字的諧音來製造雙關的效果,會顯得很有幽默感。傳說李鴻章有一個遠房親戚,胸無點墨卻熱衷科舉,一心想借李鴻章的關係撈個一官半職。他在考場上打開試卷,竟無法下筆。眼看要交卷了,便“靈機一動”,在試卷上寫下“我乃李鴻章中堂大人的親妻(戚)”,指望能獲主考官錄取。主考官批閱這份考卷時,發現他竟將“戚”錯寫成“妻”,不禁拈須微笑,提筆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與“取”同音,主考官針對他的錯字,來了個雙關的“錯批”,既有很強的諷刺意味,又極富情趣。
7.正話反說式的幽默
有一則宣傳戒煙的公益廣告,上麵完全沒提到吸煙的害處,相反卻列舉了吸煙的四大好處:一省布料:因為吸煙的易患肺癆,導致駝背,身體萎縮,所以做衣服就不用那麼多布料;二可防賊:抽煙的人常患氣管炎,通宵咳嗽不止,賊以為主人未睡,便不敢行竊;三可防蚊:濃烈的煙霧熏得蚊子受不了,隻得遠遠地避開;四永葆青春:不等年老便可去世。
這裏說的吸煙的四大好處,實際上是吸煙的害處,卻很幽默,讓人們從笑聲中悟出其真正要說明的道理,即吸煙危害健康。
這就是所謂的正話反說,說出來的話,所表達的意思與字麵意思完全相反。如字麵上肯定,而意義上否定;或字麵上否定,而意義上肯定。這也是產生幽默感的有效方法之一。
秦朝有個很有名的幽默人物優旃。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擴建禦園,多養珍禽異獸,以供自己圍獵享樂。這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但大臣們誰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這時優旃挺身而出,他對秦始皇說:“好,這個主意很好,多養珍禽異獸,敵人就不敢來了,即使敵人從東方來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們頂回去就足夠了。”秦始皇聽了不禁破顏而笑,並破例收回了成命。
他之所以能成功地勸服秦始皇,主要是使用了幽默的力量。他的話表麵上是讚同皇上的主意,而實際意思則是說如果按皇上的主意辦事,國力就會空虛,敵人就會趁機進攻,而麋鹿是沒有能力用角把他們頂回去的。這樣的正話反說,字麵上讚同了秦始皇,也足以保全自己;而真正的含義,又促使秦始皇在笑聲中醒悟,從而達到了他的說服目的。
8.出其不意式的幽默
說出別人想不到的語言,表達別人想不到的含義,這是幽默的宗旨,即所謂的標新立異,出奇製勝,這樣往往會使你的語言具有特殊的說服力,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
一個顧客在酒店喝酒,他喝完第二杯後,轉身問老板:“你一星期能賣多少桶啤酒?”“35桶。”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說。“那麼,”顧客說,“我倒想出一個能使你每星期賣掉70桶啤酒的方法。”老板很驚訝,忙問:“什麼方法?”“這很簡單,隻要你將每個杯子裏的啤酒裝滿就行了。”這位顧客的本意是指責老板賣的啤酒隻有半杯,但他利用老板惟利是圖的心理,巧妙地設下一個圈套,讓老板不知不覺地鑽進去,然後出其不意地指責老板的行為。
事實上,所有的幽默都是以“出其不意”而致勝。否則,就會顯得平淡無奇,達不到效果。盡管它多用於揭露弊端、諷刺卑俗與愚蠢,但絕不是鋒芒畢露,相反它總是委婉地指出人們的缺點,讓人們在笑聲裏看到自己或他人的醜行或影子,頓悟而悔改。在一家餐館裏,一位顧客正把飯中的砂石一粒一粒地揀出來擺放在桌子上。服務員見了不好意思地說:“淨是砂子吧?”顧客笑笑,搖搖頭說:“不,還有米飯。”這位顧客沒有直接批評飯的質量。他抓住服務員說的“淨是砂子”做文章,便說“還有米飯”,通過否定的形式來肯定米飯中有很多砂子,就顯得非常委婉,這樣既表達了自己對米飯中砂子過多的不滿,又不至於引起對方的反感。
9.巧妙的解釋式的幽默
美國總統林肯年少在學校讀書時聰慧過人,有一次老師想難住他,便問:“我想考考你。你是願意回答一道難題呢?還是兩道容易的題目?”“回答一道難題。”“好吧,那麼你說,蛋是怎麼來的?”“雞生的。”林肯答道。“雞又是哪裏來的呢?”“老師,這是第二個問題了。”林肯說。老師想把林肯引入“雞生蛋,蛋生雞”這個糾纏不清的問題中,但林肯卻以巧妙的解釋避開了。
英國著名女作家阿加莎·克裏斯蒂同比她小13歲的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溫洛結婚後,有人問她為什麼要嫁給一個考古學家,她幽默地說:“對於任何女人來說,考古學家是最好的丈夫。因為妻子越老他就越愛她。”這一巧妙的解釋,既體現了克裏斯蒂的幽默感,又說明了他們夫妻關係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