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語言要有幽默感(3)(3 / 3)

所以,在解釋懸念時,往往要講一點歪道理。歪道理從邏輯上來說,本來就是沒道理,明明沒道理,卻要講出道理來,就靠歪得巧妙,不給人武斷之感。這時的關鍵就在於抓住任何一點在概念上沾上邊的枝節來作為推理的支點,大加發揮。

因此可以說,幽默之妙就妙在“真理”與“歪理”之間。

6.以正導反

所謂以正導反法是指一方用正麵的前提作反麵的解釋,向另一方發起突然的攻擊,使另一方來不及反應,在鬥智的遊戲中失敗。

通常情況下,在鬥智性的交談中,這種以正導反式的幽默最難防守,但作為進攻卻是比較容易使用的。在正常心理的順序上,原因在前,結果在後,反麵的動機、原因,造成了正麵的行為、結果。而在幽默和程式中則相反,正麵的結果在前,反麵的動機在後,這樣才可能造成對方預期的失落和發現的驚異。

一位畫家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去度假寫生,他和一個農夫住在一起,假期結束時,畫家想送給農夫一些錢,但農夫說:“不,我不要錢,你給我一張你畫的畫吧!錢有什麼用?一個星期之內就花完了,但你的畫將會永世長存。”

這對於畫家來說自然是好事,是一個積極的有利於己的要求,是很難不接受的。畫家非常高興,並感謝農夫稱讚他的畫。

農夫笑著答道:“我並非為了別的,我有個兒子在倫敦,他想成為一名畫家,他下個月來這裏的時候,我要把你的畫拿給他看,我想這樣一來,他就不會再想成為畫家了。”

幽默的奧秘都在出人意外似真而謬的解釋中,在這裏農夫的要求是正麵的,而解釋卻是反麵的。提出正麵的要求是為了引導出反麵動機。

以正導反式的幽默關鍵在於:導向反麵時,其理由要十分奇特,它必須別出心裁,它必須發人之所未發。在構思這種類型的幽默時,切忌拘泥,最要不得的是過分的實,放不開想象的翅膀,幽默感是一種情感的自由,是從現實的壓迫中獲得的一種解放,而解放的極致往往就進入了某種假定的境界,隻有進入了這個境界,才夠味。

7.正話反說

正話反說,有時表麵是肯定,實際是否定,在大起大落的語言變化中,透示出詼諧的樂趣,因而達到言此就彼的言語張力。

古代莊宗愛好打獵。他率大批人馬外出打獵,踩倒了很多莊稼。當地縣官出麵製止,惹莊宗大怒,縣官不服。這時,一個叫敬新磨的優伶站出來,捋袖摩拳地痛罵道:

“你身為縣官,難道不知道我們天子喜歡打獵嗎?你為什麼要唆使老百姓種田而向皇上交租稅呢?你難道不會讓老百姓都餓死,而使這裏的田地都空出來,供給我們皇上馳騁打獵用嗎?”敬新磨說完,請求莊宗立即將縣官處死。莊宗明白其用意,放了縣官。

敬新磨正話反說,表麵是訓縣官,實際是說莊宗,使莊宗認識錯誤,迷途知返。

蘊含的幽默,是種充滿情趣的正話反說。

一句幽默、風趣的反語,一句善意、巧妙的批評,化解了矛盾,增加了理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護士小陳去某商場買布料,她選中了一塊灰色大方格布料。但她發現布口是斜的,不是沿方格走的,於是便要求售貨員把斜口裁正以後再扯。售貨員不耐煩地說:“你這人真自私,怎麼不替別人想想?”

小陳聽後很惱火,回答道:“我自私,我當然要自私。布是給我扯的,不是給你扯的,不是給別人扯的。你不自私,把好好的料子扯斜了,你多會替別人著想啊!”幾句話說得售貨員啞口無言。

小陳抓住對方的話把,運用正話反說,在“自私”和“替別人著想”這兩個詞上做文章,反駁非常有力。正話反說,使小陳的話具有很強的諷刺味道,比潑口罵人要體麵得多。

正話反說,可提高論辯語言的戰鬥力,是反擊對手的有力武器,但要注意場合,不可濫用,因為它具有很大的攻擊性。

裝傻扮癡的幽默說法

1.故作愚蠢

故作愚蠢幽默術是通過故意裝傻的方式,以表麵的愚蠢來掩飾自己的難堪或寄寓過人的智慧,讓人透過表象,曲折地品嚐出潛藏的幽默之趣。

通常,人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力求給人留下聰明絕倫的印象,稍稍做了一點“傻”事,都要想方設法地掩飾過去,很少有人願意將自己的“愚蠢”暴露給大家看。這幾乎成了一個思維定式。正是這個定式給我們提供了施展幽默才華的空間。偶爾故意地裝裝傻,煞有介事地暴露一下自己的缺陷,人們初看之下會吃上一驚,不免對你產生疑問,繼而加以思考,隨即完全領悟,發出會心的微笑,進而佩服你的機智和幽默。

有一個流浪漢闖進一個果園,他見到什麼摘什麼。蘋果、梨什麼的,摘了好多。一邊摘一邊塞進自己的懷裏和口袋裏。

園主突然走過來,一把抓住他的衣襟,問道:“你怎麼跑進我的果園裏來了?”

流浪漢吃了一驚,隻好答道:“對不起,老兄!這幾天刮大風,是風把我吹到這裏來的。”

園主問:“那你為什麼要摘我的蘋果和梨?”

流浪漢:“風太大了,把我吹得東倒西歪,所以我碰到什麼就抓什麼,要不風就把我刮跑啦!”

園主問:“那你為什麼把果子裝到你的口袋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