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默的語言、幽默的推理方式罵人,比直接罵人要含蓄得多。正因為含蓄,才可以把一些不便出口的、有傷大雅的字眼包含在其中。而這些字眼又是從對方口中接過來以邏輯的方法回敬過去的,對方要反擊,除了取消自己剛才所說的話以外,別無他法。可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有誰有這等本領呢?
2.反向求因
反向求因幽默法就是要求在推理過程中善於鑽空子,特別是往反麵去鑽空子,把極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當作立論的出發點。
在生活中有某種常態,在思維中有某種常理,人們的聯想都為這種習慣了的常態和常理反複訓練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以致一個結果出來,便會自動地聯想到通常的原因。
反向求因法的特點,就是把一個極其微小的可能性當成現實,雖並不能最後取消對方提出的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比這種類型的方法更具有喜劇性的是另一種完全否定了原來因果關係的幽默方法。
一位叫約翰的病人問醫生:“我能活到90歲嗎?”
醫生檢查了一下約翰的身體後,問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說:“40歲。”
“你有什麼嗜好嗎?比如說,喜歡飲酒、吸煙、賭錢、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煙、喝酒,更討厭女人。”
“天哪,那你還要活到90歲幹什麼?”
本來讀者的期待是:戒絕煙酒女人得到肯定的評價,其結果則不但相反,而且把這一切當成了生命意義。否定了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歲的價值,那就是這一切的價值高出於長命的價值之上。
這種幽默方法可貴之處,不僅在於結論,而且在於推演的過程,要環環緊扣,層層深入。
幽默家在進行幽默思維時,常常把兩件表麵上似乎毫無聯係的事物牽扯在一起,從不協調中產生新的協調,從而產生幽默,我們不妨把它叫做“近遠聯想法”。可以說,近遠聯想法是幽默思維的基本要素,也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
俄羅斯有一位著名的醜角演員杜羅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間休息時,一個很傲慢的觀眾走到他的身邊,譏諷地問道:“醜角先生,觀眾對你非常歡迎吧?”
“還好。”
“要想在馬戲班中受到歡迎,醜角是不是就必須具有一張愚蠢而又醜怪的臉蛋呢?”
“確實如此。”杜羅夫回答說,“如果我能生一張像先生您那樣的臉蛋的話,我準能拿到雙薪。”
這位傲慢觀眾的臉蛋,同杜羅夫能否拿雙薪,本無絲毫內在的聯係,在這裏杜羅夫卻巧妙地把它們牽扯在一起,從而產生了幽默,對這位傲慢的觀眾進行了諷刺。
著名的法國鋼琴家烏爾蒙年輕時,一天,他彈奏拉威爾的名曲《悼念公主的孔雀舞曲》,節奏太慢,正在聽他彈奉的拉威爾忍不住地對他說:“孩子,你要注意,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在這裏,拉威爾采用的也是近遠聯想法。他將公主與孔雀這兩種原來互不相幹的事物,出人意料地聯係起來,使人們產生驚奇,並在笑聲中意會到拉威爾話語的真正含義。
拉威爾對烏爾蒙的演奏“節奏太慢”,並不是采取直接批評的方式,而是采用巧妙的暗示:“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這樣,使演奏者首先得回味一下,拉威爾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弄清楚了,便意識到自己處理作品中的失誤。應該加快速度,快到什麼程度呢?拉威爾的話給了提示,是孔雀舞曲。演奏者的腦海中定會浮現出美麗的孔雀翩翩起舞的英姿。拉威爾的旁敲側擊,使烏爾蒙明白了自己的毛病所在。
要想學習近遠聯想法的幽默技巧,也是可以辦到的,你隻要在腦子裏排除一般的常規的聯想和專業性的聯想,那麼剩下的聯想一般都可稱之為“近遠聯想”。你也不妨試一試。
3.反語雙關
運用跟本意相反的詞語來表達本意,從而使語言具有幽默的情趣,這種表達手法就叫作“反語法”。“反語法”言事反說,形褒實貶,形貶實褒,形成大起大落的語音化,透出詼諧之樂趣。
一個朋友好久不見,突然見麵,發現他長胖了。你可以這樣調侃:“你越來越有膘了!”這帶點戲謔性的幽默似乎不太雅觀,如果換成正話反說:“啊!你怎麼越來越苗條了!”幽默的表達會令你的朋友嗔怪地笑起來。
從字麵上聽,這似乎荒誕不經,但從深層次上去理解,它傳達出另一層意思,雖不明言,卻了然於心。二者一對照,反差就強烈,諧趣就形成了。
還有一種是反話正說,表麵是肯定,實際是否定,形褒實貶,形成大起大落的語言變化,透示出詼諧之樂趣。
這些方法被廣泛運用於生活之中。
有一次,一位朋友在說起“乘車難”時,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乘車的學問。
先說上車,車來時,上策為“搶位”——猶如球場上的搶點。精確計算位置,讓車門正好停在身邊,可首先據要津之利。當然,必須頂住!此中訣竅是:上身傾向來車方向。穩住下身,千萬莫被隨車湧來的人流衝走。
中策則“貼邊”。外行才正對車門,弄得擁來晃去,上不了車,枉費心力。最好的辦法是貼住車廂,裝出一付泰然自若的樣子,一點一點地把“無根基”者拱開。隻要一抓住車門,你就贏了。
下策呢,是敢“搭掛”,將足尖嵌入車門(萬勿先進腦袋),而後靠緊車門,往裏“鼓擁”,隻要司機關不上門,他就得讓你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