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話是交際的基礎,有對話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產生情感。一次成功的交談應像一場接力賽,每個人都是集體接力的一員,既要接好棒,也要交好棒,棒在自己手上時,要盡心盡力跑好,棒在他人手上時,不妨為之加油,為之喝彩。如果把交談變成一個人的獨白,盡管你講得眉飛色舞,口幹舌燥,也沒有人為你鼓掌喝彩,所以能說善侃者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
2.交談中,由於各人的閱曆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不盡一致,觀點的分歧、碰撞、交鋒不可避免。這本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一聽到對方提出不同的意見,就急迫地插話或打斷他人的話,欲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這樣必然給人留下狹隘偏激的印象。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大度寬容,不要盲目排斥,人家觀點與你不一致,你可以說服或被說服,可以妥協,也可以求同存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才能使我們既長智慧,又得人心。
3.在交談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表現欲,同時也有被發現、被承認、被讚賞的內在心理需求。如果隻熱衷於表現自己,而輕視他人的表現,對自己的一切津津樂道,而對他人的一切不屑一顧,就勢必造成自吹自擂、自我陶醉的不良印象。
從以上三個方麵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到注意恰到好處對說話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是“一言堂”,就會被人稱為“話簍子”,甚至會妨礙與他人的繼續交往。
此外,古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也是如此,話不在多,點到就行。在生活節奏緊張快速的現代社會中,沒有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聽你的長篇大論。這就要求你在談話時要做到言簡意賅,一針見血。
喬治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大亨,資產逾10億美元。某年他與商業夥伴戴維從加州飛往中國某大城市,準備投資建廠,尋找合作夥伴。三天後,喬治坐到了談判桌前,談判對象是我國某一大型企業的領導。這位領導精明能幹,通曉市場行情,令喬治頗為欣賞。聽了這位領導對合資企業的宏偉設想後,喬治感到似乎已看到了合資企業的光輝前景。正準備簽約時,忽聽這位領導又頗為自豪地侃侃而談道:“我們企業擁有2000多名職工,去年共創利稅700多萬元,實力絕對雄厚……”
聽到這兒,喬治暗暗地掐指一算:700萬元人民幣折成美元是90餘萬,2000多人一年才賺這麼點兒錢?而且,這位領導居然還十分自豪和滿意。這令喬治非常失望,離自己預定的利潤目標差距太大了?選如果讓這位領導經營的話,是很難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利益的,於是決定立即終止合作談判。
試想一下,假若那位領導不說最後那句沾沾自喜的話,談判也許會以另一種結局而告終。那位領導最後那些不著邊際更是畫蛇添足的話,不僅暴露出他自身弱點,而且令外商失去了合作的信心,最終撤回投資意向,的確是多餘之至,應該引以為戒。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人習慣於喋喋不休、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而又詞不達意,語無倫次,讓人聽而生厭;還有的人喜歡誇大其詞,侃侃而談,說話不留餘地,沒有分寸。這樣都容易造成畫蛇添足的惡果。因此,我們“在開口之前,應先讓舌頭在嘴裏轉十個圈”。把多餘的廢話“轉掉”,準備一些簡單明了的話,一開口就往點子上說,千萬不要東拉西扯,不知所雲。
說話要善於尋找話題
與您剛認識的人在一起談話或與人談論您不認識的人,最好的辦法是從一個話題到另一個話題地試著說,如果某個題目不行,再試下一個。或者輪到你講話時可講述你曾經做過的事情或想過的事情,計劃旅行或其他已經談過的話題。不要對片刻的沉默慌張,讓它過去即可。談話不是競賽,不是像跑步一樣拚命地衝到終點。
當您發現在聚會上坐在您身邊的是個陌生人時,在開始“釣魚”之前最好先介紹一下自己,然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開始交談。如果你是個很靦腆的人,在參加聚會之前就可在腦子裏先想好話題。如果有人已經告訴你一些關於他的消息,您可以說:“我知道你的球隊在上星期的決賽中獲勝了,一定很精彩。”如果你對他一點都不了解,可以說:“您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諸如此類,從他的回答中您可以開始話題。可以問他住在哪、從事什麼職業等。非常簡單,要注意給他說話的機會。
另一個重要的(也是立竿見影的)開場白是征求建議。問他任何方麵的觀點都是穩妥的:政治、體育、股市、時尚和當地新聞都可以,但不能是已經問過的或將引起爭論的話題。
上麵介紹的兩個與陌生人開始談話的辦法,都是在講不要避開話題,學會主動引導陌生人。隻有一方適度地主動才能讓交流繼續下去,當然如果你是一個靦腆的人,就要勇敢些,或許你開啟了一扇大門,迎接你的就是一片好景色,你要做的也僅是開啟一扇門而已。
說話時要自然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