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說話要注意尺度(1)(2 / 3)

從這個實例上我們可以看到,重要場合說話前的事先準備是何等重要,要避免重要場合說話時出醜,就要事前充分準備。

說話要會用比喻

在說話的技巧中,比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手法。它可以使很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枯燥乏味的問題變得生動有趣。我們不妨認真讀讀下麵這兩則故事,看看能夠品味出什麼妙處。

中國的法學家王寵惠在倫敦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外交界的宴會。席間有位英國貴婦人問王寵惠:“聽說貴國的男女都是憑媒妁之言,雙方沒經過戀愛就結成夫妻,那多不對勁啊!而我們,都是經過長期的戀愛,彼此有深刻的了解後才結婚,這樣多麼美滿!”

王寵惠笑著回答:“這好比兩壺水,我們的一壺是冷水,放在爐子上逐漸熱起來,到後來沸騰了,所以中國夫妻間的感情,起初很冷淡,而後慢慢就好起來,因此很少有離婚事件。而你們就像一壺沸騰的水,結婚後就逐漸冷卻下來,聽說英國的離婚案件比較多,莫非就是這個原因嗎?”

還有一個故事是在紐約國際筆會第48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著名作家陸文夫對性文學是怎麼看的。

陸文夫不失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麵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與會者發出會心的笑聲,接著是雷鳴般的掌聲。

運用這種似乎與本體事物風馬牛不相及的類比物形成的奇妙比喻能使聽眾有新奇的感覺,也常常使我們的說話增色不少。

說話要善於抓人心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年齡小的時候,總有父母、師長對我們的教導,長大一些又有朋友之間的交流,這都是談心。談心就是打開雙方的心房,通過良好的溝通促進彼此的理解,讓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談心呢?不見得。你也許可以高談闊論三兩個小時而麵不改色,卻不一定會輕聲細語地談心,而這種方法有時候更適合解決問題。

下麵我們就討論一些談心的原則。首先,融洽關係,製造談話的氣氛。製造一種和諧的氣氛,說句笑話,講點讓人高興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離,效果就會好得多,哪怕煽情些也不傷大雅。其次,要注意談話的態度,要親切自然,消除對方談話的戒心。如果對立情緒較大,可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暫時延緩談話,或者“曲線交談”,從另外的事入手。在親切之餘,要注意誠懇。其三,談話要有的放矢,目標明確,不能讓對方感到無所適從。最後,要注意選擇方法,增強談話的效果。一位哲學家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根據談話對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可以直接奔向主題,也可以迂回進行。

這些原則和方法的核心在於清楚地認識談話對象,從談話對象的角度去決定溝通的方式和內容,所謂“談心要抓心”。

此外,說話還要動聽入耳。因為,交流總是雙向的,不論是在公共場合發表演講,還是和別人隨意交談,除了說話的自己(說話人)以外,還有說話的對象(聽話人)。為此,說話人不能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而要看對象,從對象的不同特點出發,說不同的話,從而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達到說話的目的。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後,他從前的一位苦朋友從鄉下趕來找他:“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朱元璋聽他說得好聽,心裏很高興。回想起來,也隱約記得他的話裏像是包含了一些從前的事情,所以,就立刻封他做了大官。這個消息讓另外一個苦朋友聽見了,就也去了。和朱元璋一見麵,他就直通通地說:“我主萬歲!還記得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湯都潑在泥地裏。你隻顧從地下滿把地抓豆子吃,卻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送進嘴裏。葉子梗在喉嚨口,苦得你哭笑不得。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嘴裏一口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帶下肚子裏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會顧全體麵,等不得聽完就連聲大叫:“推出去斬了!推出去斬了!”

兩個人說的是同一件事,可是因為說話的方式不同,就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人們在社交生活的實踐中,道理也是相同的。如何取悅你的談話對象是很重要的原則,取悅你的談話對象並不意味著一味趨附對方,而隻是希望能夠更好地達到交流的目的。

說話要恰到好處

中國是個講究中庸的國家,一切都力求做到恰到好處,過與不及都不值得提倡。現實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恰到好處的原則也很重要,下麵我們就從幾個方麵來簡要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