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最傑出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曾寫下6句話。這幾句話可能會讓你找到打開信心之門的金鑰匙。“倘若你對某項結果足夠關心,你自然一定會完成。如果你希望做好,你就會做好。若你期望致富,你便會致富。若是你想博學,你就會博學。隻有那樣,你才會真正地期盼這些事情,並一心一意地去做,而不會費許多心神再去胡思亂想其他不相幹的雜事。”
有一位醫師談到當眾講話對心理和生理健康的益處時,說了下麵這段話:
“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看到你的腦海和心靈。學著在個人麵前、在人群當中、在大眾之前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念給別人。在你這樣努力去做而不斷進步時,便會發覺:我真正的自我,正在人們心目中塑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形象,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擊。”
“從這份處方,你會收到雙重好處。你學著對別人講話時,你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而你整個人的性格也會愈來愈溫和,愈來愈美好。這意味著你的情緒已漸入佳境,情緒既已漸入佳境,身體當然也就漸入佳境了。在我們現代世界裏,不論男女老少,都得當眾講話。我個人並不清楚它在工、商業中究竟會給人帶來什麼利益,我隻聽說裨益無窮。可是,我確實知道它在健康上的益處。隻要有機會,便對幾個人或許多人說說話;你會愈說愈好,我自己就是這樣;同時你會感到神清氣爽,感到自己完整而圓渾,這是你從前感受不到的。”
“這是一種暢快、美妙的感覺,沒有任何藥丸子能予你這般的感受。”
開弓沒有回頭箭,現在我們就必須把充沛的信心和有效的當眾講話當作靶心,積極而主動地射出我們的一箭。
保持100%熱情
要想獲得自信心、勇氣以及能力,以便在向人們發表談話的同時能夠冷靜而清晰地思考,這並不像大多數人所想象的那般困難。就像你完美地完成其他事業一樣,任何人隻要對它充滿火山熔岩般的熱情,並肆意釋放出其潛在的能力,就定能成功。
你一定要具有果敢的決心,並把這種決心轉化為一個單詞,一段講話,一步行動,傾盡全身心地訓練培養。
有位商界的傳奇人物,在大學時代,他初次起立講話時,卻因言辭不足而失敗,老師指定的五分鍾講演,他講不到一分鍾,便臉色發白,匆匆下台。
但他堅強地承受了那次失敗。他立下決心要做個優秀的演說家,片刻不懈,最後終於成為政府的經濟顧問,令人矚目,他就是藍道爾。談到當眾講話時他說:
“我的講演排得滿滿的,現身的場合有廠商協會的午、晚餐會,還有商務部、扶輪社、基金籌募會、校友會等。我曾經在密西根州的艾斯肯那巴發表愛國演說,於慷慨激昂中投身一次世界大戰;我曾與米基·龍尼下鄉做慈善講演;與哈佛大學校長柯南和芝加哥大學校長胡欽斯下鄉宣導教育;我甚至曾以極蹩腳的法語做過一場餐後演說。”
“我想我了解聽眾要聽的是什麼,以及他們希望它被怎樣地講出來,對於堪當事業重任的人而言,這其中的竅門是:隻要他願意去學,沒有什麼學不會的。”
藍道爾的經曆說明,在努力成為有效的說話者的過程中,成功的意誌是成敗的關鍵所在。堅強的意誌和明朗的思想決定了在當眾講話技巧上的進步會有多快。因此,要想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用毅力來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態度輕鬆很重要
正如前麵所言,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會有天生的演講家。曆史上有些時期,當眾講演是一門精致的藝術,必須謹遵修辭法與優雅的演說方法,因而,要想做個優秀的大眾演說家那是極其困難的,是經過漫長的學習才能達到的。現在我們卻把當眾演說看成一種擴大的交談。以前那種說話、動作俱佳的方式,如雷貫耳的聲音已經永遠過去。我們需要的是言簡意賅,常人可以理解的真摯的思想和話語,而非華麗的詞藻、嚴謹的修辭和泛泛而談。
當眾講話不是一門閉鎖的藝術,並不像許多學校那樣容易學到知識,必須經過多年的美化聲音,以及苦學修辭學,多年以後才能成功。平常說話簡單易學,隻要遵循一些簡單的原則就行。對於這一點,大師卡耐基的經驗可以證明。1914年,他在紐約市青年基督協會開始教授學生時,講授那些低年級的方法,同他在給大學新生演講的方式大同小異。但是他很快發現,把商界中的大人當成大學新生來教是一種很大的失誤。因為學生們所需要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在麵對聽眾時有足夠的勇氣直起腰來,做一番明確、連貫的報告。於是他拋棄教條,用一些簡單的概念和那些學生互相交流和切磋,直到他們報告詞達意盡、深得人心為止。事實證明,這一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放鬆的氣氛中學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可見,當眾講話並非是古代那樣精致的藝術,這是必須認識到的一點。在訓練的過程中,要保持輕鬆與樂觀的心態,這種心態將引領你體會訓練的快樂,並最終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