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在這裏運用“春天”這一季節環境畫龍點睛,效果顯著。
當眾講話總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進行的,如時令、地理環境、自然景物往往因人的主觀感受之不同而附上不同的情緒色彩。若能結合自然情景來組織話語,往往會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如李瑞環同誌在天津工作期間,適逢國家足球甲級聯賽在天津舉行,天津隊參賽前正趕上下雨。李瑞環鼓勵隊員們說:“下雨了,你們要混水摸‘魚’,要快傳多射,千萬別拖泥帶水。”這裏巧借場上下雨這一自然情境因素,或仿擬,或雙關,話語風趣幽默,很好地發揮了鼓舞士氣的作用。
利用特定場合
當眾講話必須注意言語行為的特定場合。不同的交際場合,有不同的言語表達,不可將言語表達的基本原則變成僵死的程式。說話要注意場合。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是“不會說話”人的一種拙劣表現。人,總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地點、一定條件下生活講話,在不同場合,麵對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從不同的目的出發,就應該說不同的話,用不同的方式說話,這樣才能收到理想的講話效果。
有這樣一個反例:一位早年畢業於某高等院校中文係、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退休了,為此,學校為他和另一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退休老同誌一並舉行了一個歡送會。與會同誌和領導對他們的工作和為人進行了熱情洋溢而又非常得體的肯定和讚揚,相比之下,對那位曾多次榮獲過“先進”的老同誌的美譽則尤多。當輪到兩位受歡迎的退休老同誌致答謝辭的時候,他們對大家的讚譽作了深情的感謝。一時間,會場裏充滿了一種令人動情的溫馨氣氛。作為答謝,話本該說到這裏為止;然而,那位老教師卻並未就此打住,卻由人們對另一位“先進”的讚揚中引發了感觸,並作了頗為欠妥的聯想和發揮:“說到先進,很遺憾,我從來也沒有得過一次……”話猶未竟,坐在他對麵的、平日與他相處得不很融洽的一位青年教師突然搶了話頭:“不,那是我們不好,不是你不配當先進,是怪我們沒有提你的名。”話語中帶著一種不肯饒人而又讓人難堪的“刺”,冷不防,老教師的眼角眉梢被“刺”出了一股感傷的表情,一時間會場中出現了一種怏怏不悅的尷尬氣氛。一位領導見勢不對,馬上接過話茬,想把氣氛緩和一下。照理說,這時,他應避開“先進”這個敏感的話題,轉而談論其他。然而,他卻反反複複勸慰那位退休老教師,叫他對“先進”的問題不要在意,說沒有評過先進,並不等於不夠先進,先進不僅在名義,更要看事實。如此等等,一席話,等於是把本應避而不談的話題作了重複和引申,使本已尷尬的局麵顯得更為尷尬。
而在這一點上,大將軍王震同誌顯然就做得很好。
有篇報告文學記載了王震同誌幫助詩人艾青的感人故事,其間王震與艾青的幾次談話,很可說明特定的交際場合需要有特定的話語形式來表達。1957年後期,王震找到被錯劃為右派的艾青,一見麵就說:“老艾,我又愛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對社會主義的,你是擁護真理的嘛!離開文藝界,你到我們那裏去吧!”艾青到了王震兵團所在的密山安定下來後,王震誠懇而嚴肅地對艾青說:“老艾呀,你要是搞不好,我是要罵你的。等我死了你再寫文章罵我!”這些都是在背地裏談的話。在大庭廣眾之中說法又不一樣了。艾青剛到密山,參加向荒原進軍的動員大會,王震站在卡車上對大家說:“有個大詩人,艾青,你們知道不知道?他也來了,他是我的朋友。他要歌頌你們,歡迎不歡迎呀?”還有一次,艾青不在身邊時,王震對農場領導說:“政治上要幫助老艾,趕快讓他摘掉帽子,回到黨內來。要讓他接近群眾,了解戰士。”前兩次講話,均為個別交談的場合,王震的話語既有信任,亦有批評,既有鼓勵,也有嚴格要求,也不乏朋友間的坦誠直率。後兩例,交際場合為當事人不在場或大庭廣眾中。話語更多熱情、愛護與幫助,這對當時的艾青來說,真可謂久旱逢甘霖,使他一直半吊著的心安穩了,他覺得自己“開始了生命的新旅程”。沒有老將軍這些恰如其分的講話,或許就不會有艾青的新生,可見根據場合講話是多麼的重要。
在特定場合講話可利用以下幾種技巧和原則,以達到理想的當眾講話的效果。
多角度某些場合的變化是出人意料的。如果應對不好,會使自己陷於某種困境。這就要求說話者必須善於變換切入角度,靈活地應對和駕馭各種局麵和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