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好口才必備的原則(1)(1 / 3)

在說話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比如:發言要活潑,說話要緊扣目的等等。另一方麵,為了讓我們的說話語言更豐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必要不斷增長自己的各種知識。

說話要緊扣目的

概括起來,說話的目的,不外乎以下5種:

1.傳遞信息或知識。如課堂教學、學術講座、新聞報道、產品介紹、展覽解說等。

2.引起注意或興趣。此類說話多是出於社交目的,或為了交際,或為了溝通,或為了表明自身的存在,或為了引起他人注意,如打招呼、應酬、寒暄、提問、拜訪、導遊、介紹、主持人講話等。

3.爭取了解和信任。如交談、敘舊、拉家常、談戀愛等,往往是為了結交朋友加深感情,交流思想。

4.激勵或鼓動。這類說話旨在加強人們現有的觀念,堅定信心,引起精神上的興奮,有時也要求得到行動上的反應,如讚美、廣告宣傳、洽談、請求、就職演說、鼓動性演講,以及聚會、畢業典禮和各種紀念活動、慶祝活動中的講話,都是為著這樣的目標。

5.說服或勸告。此類說話諸如談判、論辯、批評、法庭辯護、競選演說、改革性建議等,大多是為了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爭取自身利益而改變他人信念。

堅持話由旨遣的原則,首先要明確當眾講話的目的。目的明確,你的談話、你的社交往往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隻有目的明確了,也才知道應該準備什麼話題和資料,采取何種說話語體風格,運用哪些技巧,從而做到有的放矢,臨場應變。目的不明,無的放矢,不分場合,就難免東拉西扯,叫人不知所雲,無所適從。因此每次說話之前,不妨想一想:“我為什麼要說?”或者,“人家為什麼要我說?”預先想一想可能產生的效果,並把預期的效果當目標去為之努力。否則便達不到目的,有時甚至還會鬧出笑話。據說有個人講話常常偏題,說不到點子上。在他結婚的時候,婚禮上司儀讓他講話,他說:“我衷心地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趕來參加我們的婚禮,這是對我們的極大鼓舞,極大鞭策,極大關懷。由於我們倆是初次結婚,缺乏經驗,還有待各位今後多多給我們以幫助、扶持和指導。今天有招待不周之處,歡迎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以便下次改進。”這些話貌似彬彬有禮,實則滑稽可笑,很不得體。發言者根本未明確自己講話的目的就亂放炮。

當眾講話目的的實現需要在講話過程中自我控製,不斷調節。人類的言語交際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當表達的一方按照預期的目的發出話語信息,或因措辭不當,或對交際對象缺乏了解,引起對方的誤解或反感,這時就得加以控製調節,換一種說法,使對方易於理解,樂於接受;有時交談的開始階段是按原定目的進行的,可是說到中途,或因對方及周圍情況的反應變化,或因興之所致,談走了題,偏離了原定目的,同樣需要自覺控製,調節說話行為,以便回到原定話題上來。這是實現講話目的的最優化控製手段。

除以上調換要法之外,言隨旨遣的方式常見的還有步步引導、針鋒相對、裝聾作啞、答非所問、投其所好、將計就計、委婉含蓄等。我們會在下麵專設章節、加以詳盡的描述。

言語要生動活潑

沒有誰會對一成不變、呆板、枯燥的發言保持濃厚的興趣,在當眾講話過程中,要注意遣詞靈活、生動形象,不斷給聽眾以新穎刺激,這樣才能步步為營,達到傳輸信息的目的。體現說話水平的發言活潑的原則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

多變的風格。諸葛亮舌戰群儒就恰當地針對不同對象,采用多種講話風格。麵對東吳暗懷降曹之心、拘於一孔之見的儒士大臣們的唇舌挑釁,諸葛亮談笑風生,其言辭犀利,妙語如珠,如說張昭、步騭;或冷嘲熱諷,如對薛綜、陸績;或慷慨激昂,如對虞翻、嚴峻;或條分縷析,鞭辟入裏,如對程德樞等;還巧言相激孫權、周瑜,從而為火燒赤壁、大敗曹兵奠定了基礎。

據說,有一次,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弟子為其舉行餞行酒宴,社會各界名流均應邀出席。大千先生為人一向孤傲。大家入席坐定,不免有點拘謹,宴會開始後隻見大千先生舉杯來到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麵前:“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眾賓客聽罷一驚,梅先生也不解其意:“此話怎講?”隻見大千先生笑答:“您唱戲,動口,您是君子;我畫畫,動手,我是小人嘛!”於是滿堂賓客大笑不止,梅先生也樂不可支,舉杯一飲而盡,宴會氣氛十分熱烈。大千先生一掃平日之孤傲,以幽默的話語風格達到了當眾講話的目的——巧調氛圍,顯出大師技高一籌的說話水平。

多變的視角所謂視角,是指人們觀察事物的角度。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其感官認知的結果便不相同。話語的表達視角,在言語交際中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無非“情”“意”二字;一篇言辭,一番話語,表情達意,其表達的視角也應當隨意而轉,隨情而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