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訓練說話的本領(4)(3 / 3)

總之,眼睛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引用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的這一小節:“不但是身體的麵容、姿態和姿勢,就是行動和事跡,語言和聲音以及它們在不同生活中的千變萬化,全部可以藝術化成眼睛。人們從這眼睛裏可以認識到內在的無限自由的心靈。”

讓微笑為你增添光彩

羅曼·羅蘭曾說:“麵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裏講的,更複雜到千百倍的程度。”麵部表情又是表示內心情感的最敏感的身體語言,美國學者戴維斯在他的專著《怎樣識別形體語言》一書中指出:“信息總效果=7%文字+38%聲音+55%麵部表情。”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特別是領導者使用身體語言中,最純熟的莫過於這一種了吧。而在麵部表情,他們最偏愛的就是笑了。當一張笑臉擺在下屬和同級的麵前時,他們幾乎很快會把它判定為友好的表示,除非背景極其複雜,而決不會去仔細揣摩,反複研究,這輕而易舉的一笑,立即就使兩者之間的關係接近了許多,體現了人與人之間融洽的關係。

大多數領導者平時總喜歡麵帶微笑,這種麵部表情告訴人們:“來吧,我是朋友。”(當然,由於性格的差異或其他原因,有的領導者卻總是表情嚴肅,不苟言笑,比如夏爾·戴高樂)尼采認為,由於發笑是使人們能夠容忍生活磨難的惟一途徑,所以人們才笑,但我想任何一個領導者都不會這樣認為,我們的生活需要笑容,我們的工作也需要笑容,前者為了自己的健康,後者滿足別人的希望,當你在會議上、彙報中或與下屬談心時,用自己維妙維肖的笑容向對方暗示或者傳遞一個細小的意向,當對方立刻心領神會之際,一定會從內心中發出滿意的笑容。

但是,僅僅是注意到笑的作用是不夠的,還應當做到兩點:一是要真笑,而不是假笑;二是把握好笑的時機和方式。

就第一點而言,笑有真有假,真笑幾乎是不受控製的,而假笑則是一種偽裝出來的表情。有研究表明:真笑的第一個表情特征是嘴唇迅速咧開,第二個特征是,在笑的高潮以後,緊接著短暫而迅速地閃一下眼睛。那些“來得快、去得快”的笑,並不容易引起對方的滿足,因而也是不成功的運用。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從心裏往外壓抑不住的高興就不要笑,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愁眉苦臉地工作,就好像全世界的重量都壓在你的肩膀上似的。應該準確地說,如果你不是由衷地感到滿足,就不要喜形於色。領導者也應該在笑之前想想這一點,否則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這絕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第二個問題更為重要。笑的時機要恰當,要注意選擇笑的時機、場合、話題。該笑的時候笑,不該笑的時候就不能笑。在歡慶的場合,在輕鬆的氣氛中,在誠懇坦率的交談中,應該笑;但在談起不見好轉的病情,同去世同誌的家屬談話,說起工作中的重大失誤和損失時就不能麵帶笑容。有些人平時隨便慣了,以至遇到參加單位同誌追悼會的場合,在給烈士掃墓的時候,在瞻仰領袖遺容的時候,還在嘻嘻哈哈,說說笑笑,這就顯得很不恰當了。其次,要掌握笑的分寸。在日常生活談話中,笑容主要是根據交談者的關係、談話的內容以及談話者的性格、習慣等自然體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