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宋軍挺進成都城 太祖舊念皇後情(1 / 3)

孟昶受到來自王昭遠關於宋軍驍勇善戰、請求援軍的情報後,再也沒有心情和花蕊夫人盤桓廝混了,立刻盤點府庫的金銀,招募勇士,將原來的將士集合起來,共有五萬人馬,令太子孟玄哲率領,李廷圭、張惠安為左右將領,立刻前往劍門增援。

孟玄哲細皮嫩肉,一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相,根本不懂軍事,李、張二人也都是紈絝子弟,更不知道武備是什麼。離開成都的時候,那位風流倜儻的太子,還攜著數名美姬、幾十個伶人和樂工,晨夕嬉戲取樂,好似去踏春遊玩一般。

孟玄哲率軍來到綿州,聞劍門已失,嚇得魂飛魄散,掉頭就跑,將廬舍、倉庫盡數燒毀,說是堅壁清野,以困宋軍。

眼看著宋軍一天天逼近成都,孟昶憂心如焚,寢食不安,倉皇中將百官召集到大殿之內,詢問應對之策。眾臣雖急,卻無良策,皆緘默不語。

白發蒼蒼的老將軍石斌出班奏道:“宋兵遠來,勢不能久。請陛下聚兵,築高牆固守,以老其師。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孟昶歎道:“朕父子以錦衣玉食養士四十年,及大敵當前,卻無一人為朕東向發一矢,今若固壘拒敵,複有何人為朕效命?”說到傷心處,淚如雨下。滿朝文武大臣見此,也都唏噓不已。

一直主張向宋朝稱臣的宰相李昊,乘機進言道:“宋軍攻破劍門,長驅直入,離成都已不足兩日行程,若起兵相抗,隻恐使生靈塗炭。不如納土歸降,尚能保全也。”

孟昶深思良久,說:“罷了,罷了!事已至此,別無出路,愛卿就速速替朕起草降表吧!”

李昊曾是前蜀舊臣,當前蜀投降之時,也是他起草的降表,因而寫起來輕車熟路,甚是利索。孟昶過目之後,便派李昊送往宋軍駐紮的魏城。

王全斌接到降書,表麵上高興,心中卻隱隱不快。那王全斌不僅殘暴,而且貪財。他久聞成都富饒,孟昶宮中金銀珠寶不計其數,所以早就希望能殺進城去,大發橫財。再說那宋軍將士浴血奮戰,無非是為了錢財,若無所得,怎麼約束他們?如今孟昶一降,根據大宋律條,必須封存所有府庫,也不能搶掠平民。眼睜睜看著成都的錢財全歸朝廷所有,自己及全軍將士一無所得,你說他焉得不惱?然而不快歸不快,王全斌還是麵帶笑容地嘉勉李昊,並於第三日率大軍進入成都城。

孟昶偕文武大臣在城外跪迎,獻上傳國玉璽和地圖版籍。從此,後蜀四十六州,全部歸入大宋版圖。後蜀曆二世而亡。從宋軍離京出發,到孟昶投降,總共不到七十天。

且說李昊那日陪著王全斌等人封府庫、驗文件,忙了一整天,深夜方回家中睡下。次日早晨起來,剛要出門,發現自家朱漆大門上,赫然寫著六個大字:世修降表李家。

他怔怔凝視良久,臉一陣紅,一陣白,最後麵如死灰,蒼老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淒慘。思及自己幾十年來庸庸碌碌,無所作為,老來還遭人奚落唾罵,有何臉麵再活在世上?一時萬念俱灰,後退幾步,一頭撞去,碰死在那六個大字下麵。

過了幾天,曹彬率東路軍亦抵成都,兩軍會師,軍勢更為壯盛。孟昶為了親近宋軍,舉辦盛筵以慰勞宋軍將士。宋軍將士喝得爛醉,免不了騷擾市民,尋釁滋事,幸虧曹彬出麵幹涉,才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曹彬是個厚道而又細心的人,他見十餘萬軍隊駐在成都,擔心激發事變,勸王全斌攜蜀主孟昶及蜀軍降卒,盡早班師。王全斌不但不聽,反而住進後蜀宮中,與崔彥進等人晝夜縱酒,不恤軍務,縱容部下四處搶掠財物,強奸婦女,蜀人恨之入骨。曹彬毫無辦法,隻好將自己所率東路軍撤到城外,嚴加管束,以盡量減少與蜀民的摩擦。同時,他又寫了一封密信,令人火速送往京師。

趙匡胤於乾德三年(965年)二月接到蜀主投降、克複成都的消息,龍心大悅,頒下敕令,對王全斌等一幹將士予以嘉獎,並在宮中舉行宴會,與群臣慶賀勝利。趙匡胤考慮到蜀中的善後事宜不可大意,便派呂餘慶前去擔任成都知府,主管蜀地政事;同時命令王全斌,速將孟昶及其家眷、官屬送回開封。此外,因投降的蜀兵數量太多,叫王全斌對其盡快進行整編,調回京城,以免後患。

這天晚上,趙匡胤在勤政殿起草完發往成都的公文,伸臂打了一個嗬欠,突然想起因處理蜀中事務,好幾天沒見宋貴妃了,連忙喚內侍提著燈籠引路,前往瑤津宮。

宋貴妃的溫柔和善解人意,深得趙匡胤的歡心,他樂意在宋貴妃身邊度過持政之外的閑暇,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也因此而變得年輕起來。不知不覺中,趙匡胤已經離不開她了。

前麵就是瑤津宮,當趙匡胤看到宮內透出的光亮,想到宋貴妃那淺淺的笑靨時,心中竟漾起一種醉意。他抬腳剛要跨進去,兩個宮女打著燈籠,急匆匆追上來,跪伏地上,帶著哭腔說:“皇上,不好了,皇後娘娘的病加重了!”

趙匡胤心頭一震,望了望瑤津宮的大門,猛地轉身,疾步朝延福宮走去。幾盞燈籠在內侍與宮女的手中來回晃蕩,仿佛是趙匡胤那飄忽不定的心。

幾個月以前,趙匡胤一時衝動,在瑤津宮斥責細君。細君哪裏受得了這個氣?接連幾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生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