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孟昶沉迷紅羅帳 匡胤揮兵征西川(3 / 3)

這時,雪越下越大,一片片鋪天蓋地飄灑下來,整個迎春苑,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趙匡胤望著屋簷垂下的冰淩,沉思了一會兒,對左右的人說:“朕身著裘衣,頭戴貂帽,尚覺寒冷。想那西征將士,頂霜冒雪,行軍作戰,何以堪之!”隨即解下裘衣、貂帽,令內侍張總管火速送往前線,並叮囑道:“代朕諭告全軍將士,不可遍及,乃聊表心意也。”

數十名經過挑選的騎兵,跟隨總管,專程護送皇上欽賜的寒衣,日夜兼程,趕往劍門。

劍門山又名梁山,共有七十二峰,峭壁從中斷開,兩崖相嵌,形似劍門,地勢極為險峻。其中在大劍山與小劍山之間,唯有一條狹窄難行的棧道可通。相傳此棧道乃諸葛亮所修築,“連山絕險,飛閣通衢”,故謂之劍閣。李太白《蜀道難》所言“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者,即指此也。

王昭遠連遭敗績、損兵折降之後,深知能倚仗的,隻有這易守難攻的劍門了。於是,他令部下守住各處要塞,沿桔柏江布置重兵,設立木柵;又派人回成都,請求蜀主增派援兵,準備死守。

王全斌見劍門險峻,急切之間無法攻破,便在江東安營紮寨,並派出數批斥候,打聽東路軍曹彬的進展情況,偵查渡江的路線。

兩天以後,有細作回來報告,說曹彬所率領東路軍,經過苦戰,攻破夔州以後,勢如破竹,連克萬、施、天、忠四州,正向西北進兵。

王全斌聽了又喜又憂,喜的是東路軍進展順利,分擔了蜀軍阻擊的壓力,解除了自己的旁顧之憂;憂的是自己的軍隊為江水和劍門所遏,若曹彬先入成都,建立大功,自己的臉麵往哪兒放?

王全斌身披大氅,佇立江邊高坡上,俯視腳下湍急的江水,半晌沒有移動身軀。一陣西北風吹來,他不由得打了個寒噤,隨手摸摸結了冰碴的胡須,緊了緊大氅,轉身朝大營走去。數十名親兵緊隨其後。

走近營帳,一身戎裝、英姿勃勃的史延德迎了上來,高興地說,“王將軍,抓了一名蜀兵。他說有地方可以渡江,並繞過劍門!”

王全斌急忙入帳,仔細詢問。那被俘的蜀兵說:“從這裏沿岸。溯江而上,翻越三座山峰,有一條小路稱為來蘇,那裏水淺,可涉水渡江。渡江後,出劍門南二十裏至青強鎮,便與官道相合。若行此路,則劍門不足恃也!”

王全斌令人將蜀兵帶出去,好生款待,獨自在帳中細細地思考。突然間,一陣急促的馬蹄聲自東而來,他眉頭一皺,何人如此大膽,敢在軍中縱馬馳騁?急令親兵出帳查看。

不一會兒,馬蹄聲停了,親兵引著一位宮中裝束的男子進了營帳。王全斌認得他是皇宮的內侍總管,連忙讓座,問道:“張總管,皇上派你來此,有何要緊的敕令嗎?”

張總管擦拭了一下額上的汗水,嘴裏呼著白氣說:“皇上見京城大雪,惦記西征將士苦寒,脫下自己的裘衣、貂帽,令我火速交王將軍。我們在路上日夜不停,跑了六天,才趕到這裏。”說完,從背袋中取出一個黃色包袱,雙手捧給王全斌。

王全斌激動萬分,整了整衣襟,接過包袱,動情地說:“張總管,請你轉告皇上,我王全斌蒙皇上厚恩,雖死不足以報萬一。我西征軍全體將士,必能跨越劍門,克複蜀中。請皇上放心!”

當天晚上,王全斌召集全體將校,將皇上千裏贈寒衣、以及對全體將士的親切問候,一一轉達。頓時,諸將感奮,士氣高漲。王全斌乘機令史延德、崔彥進率領禁軍三萬,以投降的蜀兵為向導,經來蘇渡江,直抵青強鎮,控製住官道,然後立即回師攻打劍門。

很快,史延德出其不意,奪取青強鎮,蜀軍一片驚慌。王昭遠擔心宋軍回師,令偏將守住劍門,自己親自率領主力,前往漢源坡,想遏止史延德的攻勢。

王全斌得知王昭遠離開,立即砍木為筏,指揮宋軍渡過桔柏江,猛攻劍門。劍門守軍已成驚弓之鳥,在強大的攻勢麵前,根本無力抵抗,作鳥獸散。王全斌輕取劍門,好不歡喜,派軍守住要害之處,隨即揮兵殺往漢源坡。

史延德從青強鎮殺回,王全斌自劍門殺過去,兩路人馬形成夾擊之勢,將漢源坡的蜀軍團團圍住。王昭遠躲到一間民房裏,聽到外麵宋軍喊聲震天,嚇得魂不附體,絕望之下,倒在胡床上,痛哭失聲,直哭得雙目紅腫,形似爛桃,成都出師時的那份瀟灑自信,早就蕩然無存了。

趙崇韜見主將如此窩囊,隻好硬著頭皮披掛上陣,指揮作戰。剛到陣前,迎麵一支冷箭射來,正中麵門,他痛呼一聲,翻下馬來,被馬蹄一踏,頃刻間成了一團爛泥。被圍的蜀兵無路可逃,四處亂竄,凶蠻的宋軍殺紅了眼,一陣亂砍亂殺,轉眼間死了大半。剩下的士兵一看走投無路,紛紛丟下武器投降。

王全斌生性殘暴嗜殺,他不顧士兵投降,隻管驅兵屠戮。刀槍起處,慘叫聲不絕於耳,人頭紛紛滾落,不到一頓飯工夫,蜀軍殘部殺戮殆盡。方圓十裏,舉目可見殘缺不全的屍首;血腥和死亡的氣息,在密林和溝渠間凝結糾纏,經久不散。

王全斌還不肯罷手,又派人去村子裏搜索,終於在一家農戶的米倉裏,找到了蓬頭垢麵的王昭遠,立刻捆起來,派人押赴開封,向朝廷報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