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進一邊抓緊修葺城池,招募鄉勇,囤積糧草,一邊派人持密信,快馬加鞭,前往南唐求助,希望雙方可以聯手,一並奪取開封,還許下承諾,事成之後,將江北十六州故地,全部歸還南唐。南唐主李璟深知如今的宋朝其實力遠在後周之上,而江南實力如此薄弱,攻打開封,無異於以卵擊石,還不如現在偏守一隅,苟活於世。為了取悅宋室,李璟不但拒絕出兵,而且將密信連同揚州來使,一並送往開封。
趙匡胤閱過密信,拍案而起:“李重進匹夫,朕不計前嫌,容你領兵鎮守一方,你不知感恩,反而欲行叛亂,真是豈有此理!朕要親自討伐這狼子野心的家夥!”
趙普勸阻道:“揚州兵弱,實力遠遜李筠,且南唐附我,願以兵相助。區區李重進,遣一大將討之即可,不勞陛下親征也。”趙匡胤思之有理,便令王審琦為主將,率禁軍五萬,南征李重進,並在臨行前特意告誡他,不可傷及無辜。
李重進預計自己以江北土地為餌,南唐定會答應出兵,誰料事與願違,援兵未得到,抗宋之心卻暴露無遺,極感沮喪。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當得知朝廷已派兵南討時,也隻好硬著頭皮,加緊部署,以做困獸之鬥。他令侄兒李雲領兵一萬,駐守揚州城北三十裏的楓坪寨,扼住宋軍南進的必經之道,自己親自督將士死守揚州城。
王審琦初任三軍主帥,格外賣力,率軍一路急進,很快來到了楓坪寨,指揮部隊猛攻。那李雲年紀尚輕,何曾見過這等場麵?拚死守了三天,山寨失守,士卒一半死傷,一半投降,隻有數十人僥幸逃回揚州城,李雲本人也被活捉。
李重進得知兵敗的消息,臉色陡變。他匆匆登上城牆,舉目望去,隻見宋軍逶迤而來,旌旗林立,鼓角震天,不但人馬甚眾,而且氣勢頗盛,心裏暗暗叫苦。他把牙齒咬得格格響,心一橫,命令將士,把早已準備好的擂木、石塊搬進牆頭,防備宋軍攻城。
依五代慣例,攻城多以高壘包圍,斷其外援為主要方法,因而攻克一座城池,往往需要耗費相當久的時間,甚至長達數年。但一來事出倉促,李重進尚未加固城牆,揚州的城防並不十分完備;二來王審琦立功心切,不願打曠日持久的包圍戰。因此,王審琦既不建壘,也不立柵,一到城下,便令將士造雲梯,於三日後,會同前來增援的南唐軍隊,開始攻城。
由於李重進已無路可退,拚命督戰,攻城的宋軍遭到了頑強的抵抗。無數的擂木、石塊呼嘯而下,砸得宋軍血肉橫飛;箭矢猶如,飛蝗密雨,令宋兵防不勝防。戰鬥十分慘烈,宋軍十餘次進攻均被擊退,城牆下屍體堆積如山。
王審琦冒著矢石,在城下指揮,左肩被飛石削去了一大片肉,鮮血染紅了半邊身子,仍然揮舞鐵鐧,聲嘶力竭地督促將士攻城。
到了黃昏時候,城內的箭矢、擂木、石塊都已用完,守軍的戰鬥力驟然減弱,王審琦乘機發起又一輪猛攻,終於登上城牆,守軍紛紛潰散。李重進山窮水盡,揮劍自刎。
主將一死,城內的將士無心再戰,全部投降。王審琦本是凶暴之人,宋軍攻城死傷無數,他本人也為飛石所傷,心中極是惱怒,若依其本性,隻怕會大屠揚州。多虧趙匡胤臨行前的一番叮囑,他才咽下這口惡氣,進城之後,收編降兵,安定百姓,除了將李重進一家殺個精光外,確未殃及無辜之人。
王審琦此番征伐揚州,從出兵到克城,前後僅十日,堪稱速戰之最。趙匡胤龍心大悅,封王審琦為武成軍節度使,加中書令。此外,還特意在京城挑選了四名十五六歲的俊美少年,賜予他以充侍從。
宋主趙匡胤依仗其精兵良將,毫不留情地北平澤、潞,南伐揚州,誅除對朝廷懷有敵意的李筠、李重進,消弭了威脅宋室政權的兩大隱患,並懾服各鎮將領,使他們不敢稍有異心。趙匡胤的這些措施,在維護政權的穩定方麵,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宋人所撰史書,多稱李筠、李重進為叛臣,其實並非如此簡單。宋之叛逆,豈非周之忠臣?故元人脫脫等人所撰《宋史》,專立《周三臣傳》,載韓通、李筠、李重進三人事跡,以彰其氣節。
南唐後主李璟得知李重進戰敗的消息,不由心中一陣後怕,又有一絲慶幸。如果當時耳根子稍軟一點,答應李重進出兵的話,隻怕現在這江南一隅,也就保不住了。慶幸之餘,趕緊派徐鉉為使者,帶著貴重的禮物和自己的親筆書信,前往開封,以示慶賀。
趙匡胤在崇元殿接見南朝使者徐鉉,範質、趙普、陶穀作陪。徐鉉來到殿中,行過叩拜之禮,道:“臣徐鉉奉唐主之令,前來向陛下致賀。祝陛下蕩平叛賊,安定天下,永福萬民!並獻上白璧一雙,明珠一顆。請陛下笑納。”
趙匡胤令範質接過禮物,道:“唐主揭露李重進叛亂陰謀,又遣兵助大宋平定揚州,其心可鑒,其功可嘉。徐學士遠道而來,鞍馬勞頓,朕特在偏殿設宴,既為卿洗塵,亦以敘故人之情也。”
筵席上,徐鉉言語不多,臉色蠟黃,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趙匡胤心裏很欣賞他的才氣和人品,又想故意為難他一下,便略帶調侃地說:“當年在泗州,徐學士大義淩雲,鐵骨錚錚,令朕好生佩服。為何今日卻如此恭謹?”
“彼時陛下潛龍在淵,乃以臣禮相待;今日陛下飛龍在天,微臣焉敢再示傲慢?此其一也;我南唐目前國勢日衰,偏居江南一隅;大宋國力方盛,如日中天。微臣前來以示親和,願陛下廣施恩澤,存我江南一隅,自當恭謹待之,此其二也;在泗州時,陛下年輕氣盛,語多傷人,今陛下持重穩健,使臣如沐春風,此其三也。”徐鉉正襟危坐,不慌不忙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