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宋主大屠澤州城 趙普私告皇太後(3 / 3)

杜太後端坐殿中,表情嚴肅,銀白的頭發梳得整整齊齊,一絲不亂,脖子上掛著一串精美的佛珠。趙匡胤望著母親嚴峻的麵容,越發惶恐,連忙跪下說:“母親喚兒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太後手撚佛珠,輕聲說:“起來吧!”見趙匡胤滿臉疑懼地坐在旁邊,緩緩問道:“胤兒,你知道夏桀、商紂亡國喪家的原因嗎?”

趙匡胤覺得有些唐突,但還是很認真地回答:“回母後的話,乃因其暴虐無道也。”太後臉色一變,厲聲喝道:“既然明白,那你在澤州為何濫殺無辜?”趙匡胤眉頭一跳,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心想一定是趙普饒舌,這麼快就告訴了太後。他深知辯解無益,那隻會讓母親更加生氣,便站了起來,低首斂容道:“母後,為兒確實不該如此。”“豈止不該,簡直是罪過!”太後的語氣愈加憤激,“數萬生靈,慘遭塗炭,豈是仁君所為?若如此殘暴,天下寒心,大宋江山能坐幾天?”因為過於激動,她的臉色變得蒼白,淚水也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趙匡胤急了,跪在她麵前:“母後息怒,為兒罪該萬死!”太後見趙匡胤真心認錯,神色稍稍緩解:“皇天無私,唯佑有德之君。周失天下,乃屠戮開封的報應。故為娘在你登位伊始,即告誡你要持國以道,否則欲為一匹夫而不可得也。唉,為臣易,為君難,為君之母亦難哪!”趙匡胤連連磕頭:“謹記母後教訓。為兒不孝,讓母後擔憂,還望母後原宥。”

太後歎了一口氣,讓趙匡胤起來,說:“胤兒,為了大宋江山、趙氏安危,你須依娘兩件事:一則在開寶寺做一場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法事,以超度澤州死難者的亡靈;二則你當著娘的麵發誓,從今莊後,再不濫殺無辜,或誅戮已降之人!”。趙匡胤唯唯受教,一一凜遵,立過誓後,才離開慈寧官。

出了慈寧宮,趙匡胤立即召趙普於簡賢殿見駕。趙普不知何事,匆匆趕來。趙匡胤一看到他,怒氣衝衝地說道:“好你個趙則平,竟敢在母後麵前告朕的禦狀。你居心何在?”

趙普一愣,隨即平靜地說:“原來如此,我以為是何緊急軍情呢!”

趙匡胤大聲說:“果然是你!你就不怕朕將你革職、流放,甚至下獄處死嗎?”

趙普並不驚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自然有生殺予奪之權。然臣本一介草民,漁樵江渚之上,因感陛下知遇之恩,宣祖與太後親善之意,故不揣鄙陋,重蹈塵世,為陛下效犬馬之勞,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今陛下逞一時之忿,誅戮澤州數萬生靈,天下震怒,人懷疑懼之心。長此以往,國家危矣。臣焉能坐視不理?陛下若以臣有罪,從而治之,則臣雖九死亦無憾也!”

趙匡胤雙眼圓睜,走到趙普麵前,指著他說:“你……你……。你為何不直接與我說,卻要告知母後,既惹她生氣,又令朕受斥?”趙普的話無法反駁,趙匡胤內心受到很大震動,外表雖凶,語氣卻平緩下來。

“陛下平心而論,倘微臣麵諫,陛下能接受嗎?”趙普意味深長地反問。

趙匡胤略一思忖,顧左右而言他:“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你這是挾太後以令天子。趙愛卿,你可比曹孟德更勝一籌啊!”

趙普見趙匡胤神色趨於平和,不失時機勸道:“當今天下,陛下惟聽命於太後。太後安康永壽,固社稷之福也;若太後千秋萬歲之後,陛下一意孤行,諸臣無人敢諫,後果不堪設想啊!”

趙匡胤沉思了一會兒,說道:“趙愛卿不要旁敲側擊,朕亦不是那等專橫之君。今後大臣進諫,朕定會認真聽取,擇善而從之。至於濫殺之事,斷然不會再次發生!”

趙普大喜道:“陛下知錯能改,聖明仁慈,實乃群臣之幸、萬民之福也!”

趙匡胤望著趙普鬃邊的白發,憶起他為創立大宋所付出的大量心血,心中一熱,動情地說:“則平兄,朕有你這等忠直之臣,甚感欣慰。若不是當年在清流山逼你出來,豈不讓朕遺恨終身!”

趙普聽他稱自己為“則平兄”,慌忙跪下道:“禮者,國之綱紀也。君臣有別,陛下萬萬不可如此稱呼!”

“現在隻有你我二人,兄弟相稱有何不可!你們讀書人就是迂腐拘謹。快快起來!”

趙普站起來,仍然固執道:“雖無外人,亦不可欺心。陛下與慕容延釗、韓令坤曾義結金蘭,私下以兄弟稱之,乃陛下不忘本,義之所出也。至如他人,則於禮有違。”

趙匡胤見他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心裏暗自好笑,索性由他去。

自平李筠三個月以來,內外無事。趙匡胤見群臣悅服,政局穩定,北方又有韓令坤率重兵把守,邊境安寧,正想乘此機會,進一步整頓加強禁軍,石守信卻呈上了李重進欲與南唐勾結、興兵反宋的密信。

原來,李重進以淮南節度使身份鎮守揚州,一直與宋朝保持距離,李筠兵敗赴火而死,他心中亦不自安。八月中旬,趙匡胤詔封他為中書令,但同時調任他為平盧節度使。李重進思前想後,覺得自己是周室至親,從前與趙匡胤關係惡劣,趙匡胤決不會輕易放過他,一旦離開揚州,失掉兵權,唯有死路一條,於是決定拚死相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