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趙匡胤奉旨北上 陳橋驛黃袍加身(3 / 3)

李良不知道這麼多士兵前來,到底要做什麼;情急之下,扯開嗓子大喊:“站住,站住!再往前者格殺勿論!”領頭的數位將領也轉過身去,喝令士兵站在原地,不得喧鬧。

李良正在拚命護衛,忽然看到趙匡義、王審琦、張令鐸等將領隨後走來。張瓊向李良使了個眼色,領著諸將走進趙匡胤的大帳。

趙普悄悄將李良叫到一邊,麵色凝重道:“李良,事不宜遲,你立即啟程回京,帶著我的秘信,去見石守信!”

帳內的趙匡胤,早已被外麵的吵鬧聲驚醒,也許他壓根就沒有睡。一見諸將進來,滿臉怒容,氣衝衝地質問:“深更半夜,你們為何聚眾喧囂?”

趙匡義走上前去,把眾將的意思轉告他,勸道:“天意所定,眾望所歸,兄長還是順天應人,做萬民之主吧!”

趙匡胤濃眉一皺,大聲說道:“我們父子兄弟,皆受先帝大恩,豈能妄自尊大,做此不仁不義之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張令鐸上前勸道:“周室式微,已成定局,點檢今日不取,則他人明日取之。若天下落入奸惡之手,豈不是荼毒蒼生?末將等皆願追隨點檢,回師京城,擁護點檢登位安民。即使赴湯蹈火,亦在所不辭!”

趙匡胤揮手斥道:“一派胡言!你們這不是要陷我於不義嗎?”

正在此時,趙普與慕容延釗推門而入。趙普對趙匡胤拱手道:“點檢息怒。所謂天命難違,人心難悖,點檢如再推辭,反而不妥。試想點檢若不答應,將士失去約束,擅自殺回開封,豈不是一場劫難?況且點檢登位之後,隻要優待太後、幼主,亦可稱無負周室了。周太祖當年取後漢,何曾有如此胸襟?”

趙匡胤似有所動,在房子裏徘徊良久,問慕容延釗:“大哥,此事可為否?”

“別無選擇!”慕容延釗隻回答了四個字。

趙匡胤走到窗前,隻見外麵到處是士兵,群情亢奮,有人在拚命叫喊。

“奉點檢為天子!”

“殺回京城去!”

趙匡胤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帳篷裏寂然無聲。

過了許久,趙匡胤方才轉過身。帳內十幾位將領,除慕容延釗以外,齊刷刷跪地懇求道:“請點檢早作決斷!”

趙匡胤故意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顯出一副被逼無奈的樣子,對諸將說:“罷了,罷了,你們起來吧!不過,我有三條禁令,將士必須遵守,否則我寧死不從!”

“即使一百條也無妨!”諸將紛紛表態。

趙匡胤麵對諸將,神情嚴肅地說:“既然如此,各位可要聽清楚:太後主上,我當北麵事之,爾等不得冒犯,此其一也;朝廷舊臣,與我比肩,爾等不得欺淩,此其二也;朝廷府庫,京城百姓,爾等不得侵擾,此其三也。將士如從我命,日後必有重賞;若有違反,自當嚴懲不貸!”眾將聞之,無不允諾。張令鐸將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簇擁他出了房門,數萬將士齊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在陳橋驛清晨的原野上,久久地回蕩。趙匡胤裹著黃袍,向將士們重申三條禁令,然後率軍返回京城,而令潘美為使者,先赴朝廷通報。

卻說周廷得到此報,正值早朝,滿朝文武大臣突聞巨變,無不驚慌失措,膽戰心驚。幼主宗訓見大臣驚惶,嚇得哇哇大哭。太後符氏雖稍鎮定,但麵對如此局勢,心知無力回天,也忍不住落下淚來。

韓通對此早有預料,此時見太後、幼主哭泣,心如刀割,大怒道:“趙匡胤叛賊,我與你勢不兩立!”雙腳一頓,出殿召集禁兵,試圖領軍控製住城門,阻止叛軍入城。可禁軍由石守信掌握,而且殿前諸班,是趙匡胤一手訓練而成,全是鐵杆的“趙家軍”,豈會聽命於他?

韓通四處碰壁,急得捶胸頓足,悲憤已極,不禁仰天歎道:“我韓通世蒙國恩,無力匡救社稷,唯有一死以報先帝!”他回到府上,將所有親兵、家丁召集起來,帶著他們向城北衝去。

剛出門不遠,正巧碰上王仁與空明、清風,領著金槍、鐵騎、控鶴三班禦林軍,遵照石守信的命令,去城外迎接趙匡胤。王仁見到韓通,大聲道:“韓將軍,快去迎接新天子!”

韓通看到王仁趾高氣揚的嘴臉,不由怒火中燒,厲聲斥道:“閉嘴,何來新天子!隻不過是背主棄義的叛賊罷了。爾等貪圖富貴,助紂為虐,難逃神靈之殛也!”

王仁本是強盜,生性殘忍,且知韓通是趙匡胤的夙敵,一聽此言,心頭火起,拔出劍來,直刺韓通。韓通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也就迎上前去,奮力拚殺。可他哪是王仁的對手?不到五個回合,就已渾身是血,滿身是傷。王仁將韓通的腰刀斫於地上,用劍尖指著他的咽喉威脅道:“韓將軍,大家都是舊相識,隻要你肯回心轉意,我便放你一條生路!”

韓通依然大罵不止:“呸,隻有你們這些無恥的強盜,才會背主求榮。我韓通身受先王大恩,決不會跟你們同流合汙。我韓通誓死不做二臣,要殺便殺!”

王仁氣極,利劍一揮,將韓通的頭砍了下來。奇怪的是,那顆人頭在地上骨碌碌滾了幾滾,停下來,竟還是一副兩眼圓瞪、悲憤難抑的神態。

韓通一死,那百餘親兵、家丁皆作鳥獸散。王仁意猶未盡,索性帶人闖進韓通家中,將他的妻妾、兒女悉數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