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匡胤歸家探妻子 趙普施計破滁州(2 / 3)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杆。馮延巳連聲稱讚:“好詞,好詞!”李璟微微一笑道:“我記得馮愛卿有一首《謁金門》流傳甚廣,裏麵有一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那是神來之筆啊!隻是這吹皺一池春水,幹卿何事?”

馮延巳輕步上前,微微躬身,道:“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說罷,君臣二人哈哈大笑。馮延已是李璟少年時代在廬山草堂讀書時的夥伴,此人精通音律,善於填詞作曲,深得李璟寵愛。李璟即位稱帝,馮延巳自然也就是宰相了。

“啟奏陛下,壽州節度使劉仁贍求見。”正在這時,內侍悄然走上來,輕聲稟報。

“什麼事啊?”李璟有點惱怒,皺了皺眉頭。

“劉將軍說,有緊急軍情稟報陛下。”

“傳他進來。”李璟極不耐煩地衝樂師、歌女揮一揮手,示意他們退下。

一位身材魁梧、濃眉大眼的將軍走進殿中,行過大禮,朗聲說:

“陛下,臣接到十萬火急軍報,周主郭榮遣李穀率領八萬大軍犯我邊境。軍情緊急,請陛下速定良策。”

“什麼,周兵犯境?”李璟一聽,大驚失色,剛才填詞作曲的雅致,早就唬到九霄雲外去了,腦門子上全是汗。他回想起不久前,馮延巳說天下無事,奏請撤去北防軍隊“把淺兵”,他當即奏準。因此,此時他簡直不相信這消息是真的。

劉仁贍見李璟六神無主、麵如死灰的樣子,心中不忍,上前說道:“陛下無須過慮!我大唐府庫豐盈,糧草山積,帶甲之士不下五十萬,更兼有皇甫暉、姚風等大將忠心報國。區區八萬北寇,何足為患?”

“劉將軍可有退敵良策?”李璟急忙問。

“臣以為壽州乃西境門戶,京都屏障,不可稍有差池。當今要務,莫若遣微臣返回壽州,堅守城池,如此可保無虞。隻是糧草軍餉……”

“糧草軍餉,劉將軍不必擔心。你速返壽州,朕另增調一萬兵馬,助你堅守壽州城!”李璟雖然一向疏於軍國大事,但也深知壽州城的重要。他走近劉仁贍,抓住他的雙手,懇切地說:“劉愛卿,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可就全托付給你啦!”

劉仁贍深為感動,大聲說道:“陛下放心一隻要微臣在,就有壽州城在!但願陛下今後不再聽信讒言,讓佞臣誤國!”說完瞟了馮延巳一眼,大步朝殿外走去。

這劉仁贍乃彭城人,熟讀兵書,治軍嚴厲,驍勇善戰,將士樂為所用。他領兵二十餘年,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但因與馮延巳不合,被調往壽州。半個月前,他親自來京城催糧草軍餉,屢遭刁難,事情毫無進展。正在此時,得知周兵犯境,他心急如焚,直闖後殿,麵見李璟,於是有了上述那一幕。

顯德三年(956年)正月,郭榮下詔親征淮南,令李重進率軍三萬為先鋒,自己與趙匡胤、張永德,則統領禦林軍和禁軍,揮師進軍南唐。在正陽擊敗李彥貞,大軍直抵壽州,在淝水北岸紮下大營,命軍隊將城團團圍住,日夜不停地攻打。

劉仁贍回到壽州後,已將城牆修整加固,並大量貯藏糧食和武器,早就做好準備。隻要周軍接近城牆,使命令城頭守軍發箭投石,鳴炮揚灰。周軍人數雖眾,士氣雖高,麵對壽州堅固的城防,無從下手,隻好暫且圍而不攻。

郭榮見攻城受阻,一時之間無法攻破,心中正暗自焦急,忽然又有軍報,說南唐水軍統領何延錫,率領水軍前來增援壽州。郭榮大驚,塗山水軍與壽州軍互為犄角,如此一來,己方可能會兩麵受敵。他令趙匡胤帶領一萬兵馬,想方設法破滅南唐水軍。

趙匡胤領命,當晚率兵潛行,黎明時分來到塗山,埋伏在山側。自己和李良登上高處,察看敵情。遠遠望去,塗山下一座大營,山邊水域開闊,停泊著百餘艘戰艦,煞是威武整齊。趙匡胤心知隻能智取,不可強攻,略微一思忖,心生一計。他命令部將埋伏在岸邊蘆葦之中,派李良帶領三百老弱騎兵,前往何延錫大營誘敵。

何延錫正在營帳中悠閑地看書,突然有士兵來報:“將軍,周軍來犯了!”他慌忙丟下書本,披掛上陣。走出營帳才發現,不過是幾百個老弱騎兵,不由得一愣,隨即衝殺過去。那幫周軍並不戀戰,掉頭就跑。何延錫縱馬追了一程,突然一聲炮響,岸邊的蘆葦叢中,殺出無數周軍。何延錫明白自己上當了,立刻策馬逃奔,被趙匡胤一棍打下馬去。

趙匡胤殺了何延錫,奪取南唐戰艦五十餘艘,解了大軍的後顧之憂。於是,郭榮集中兵力攻打壽州城。無奈劉仁贍拚命防守,周軍依然勞而無功。

轉眼到了二月,南唐主李璟見壽州久困,設法調集了五萬兵馬,令大將姚鳳率領,鎮守滁州,以相機支援壽州。

郭榮接到情報,擔心南唐兩州軍隊彙合,不禁憂心忡忡。趙匡胤主動請戰說:“陛下,臣願領兩萬人馬,拿下滁州城!”郭榮撥給他兩萬騎兵,並讓金槍、鐵騎、控鶴三班禦林軍精銳隨他同去,又諄諄告誡道:“匡胤,此去以客犯主,以少敵眾,尤其是滁州城西的清流關,地勢險要,是攻打滁州城的必經之道,唐軍必有重兵把手,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趙匡胤一一應允。

趙匡胤與石守信率領將士星夜前進,次日來到清流關。但見兩山對峙,山上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兩山之間隻有一條約五尺來寬的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