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棘為薪,劈斷分開成四束;
閶門造屋,移多補少作兩間。
〔作者簡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江西撫州人,著名詞人。
〔創作背景〕晏殊小時與同學在學堂前玩耍,遇樵夫挑柴而過,老師見狀戲出上聯讓學生對。幾個學生聽了麵麵相覷,晏殊稍加思索,對出下聯。老師一聽連說“妙,妙,妙”!
〔聯句特色〕這副巧聯運用析字格,聯綴自然,耐人尋味。
上聯“棗棘為薪”,“棗棘”即棗樹上長的刺,“薪”即柴。析“棗”和“棘”便成四個“束”字。意思是說,這個樵夫也夠聰明,以棗木作柴,將其“劈斷分開”捆成四捆。“棗”字一半形近“束”。下聯“閶門造屋”,析“閶”、“門”二字,移多補少,即將“閶”中的“昌”分作兩半,留一半,將另一半移入“門”中,便成了兩個“間”字。聯意是說,在“閶門”那個地方“造屋”,精確預算建築材料,由一間而建“兩間”。
聯中“割斷分開”,“移多補少”描寫準確,拆組自如,對仗工整,堪稱巧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