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姚強的自卑心理又是怎麼來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自卑感往往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由於無能而產生的不能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就會產生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的體驗,這就是自卑的萌芽。
姚強的自卑源於家庭生活源於父母的影響。姚強的父母都是事業心很強的人,為了事業,為了發展,硬是結婚六七年才要孩子。當然,兩個人也確實發展都不錯。但是,對孩子卻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最突出的是,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過嚴,責怪過多。事情就是這樣,越是對孩子期望高,就越是對孩子不滿意,就越是對孩子較多的消極評價。結果呢?孩子得不到認可,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心理需求的滿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再有,姚強父母作為大齡父母,往往又會對孩子有太多的溺愛,從而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很多生活能力較差。這也會加重孩子的自卑。自卑,自慚形穢,怎麼辦?逃避,回避,退縮,便是自然而然的出路了。於是,回避型人格特征慢慢形成了,心理障礙形成了。
你看,問題家庭就是這樣“培養”了問題孩子。
孩子在家庭在父母這裏得不到認可,得不到肯定,得不到心理需求的滿足,怎麼辦?最初的偶然上網發現了一個好去處,網絡正好可以滿足這一切。於是一發而不可收,終於網絡成癮了。大量的案例告訴我們,有些青少年所以網絡成癮,主要的並非是因為裏麵的色情和凶殺等刺激,而是因為裏麵可以讓青少年得到認可,得到肯定,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在網絡世界裏,他們才找到了感覺,找到了成功的自我感覺。一個男孩曾經告訴我:您知道我們為什麼那麼迷戀網絡遊戲嗎?在網絡遊戲中總能得到:你真行!你真棒!你又成功了!這是在家裏在學校都不曾得到的。這就是青少年的心聲。這心聲告訴我們,青少年網絡成癮的一個更普遍的現實原因是,網絡生活比現實生活更能滿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心靈跨越:親子協作共同調整
姚強問題的解決,關鍵的不是矯治網癮,也不是懲罰逃學,因為那不過是揚湯止沸。隻有親子協作共同調整,矯正回避型人格特征,才是釜底抽薪,才是根本。
第一個重要的方麵,是自身主動地自我調整。
自我調整首先是消除自卑重建自信。一要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形成自卑感的最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就要從改變自我認識入手。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要看到他人也會有不足之處。二要正確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提高克服自卑感的自信心。自卑的人不僅要正確認識自己各方麵的特長,而且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份隨和,善於思考,做事謹慎,一般人都較相信他們,並樂於與他們相處。認識這些優點也可以增強自信。三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當麵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自己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事先不過多地體驗失敗後的情緒,就會產生自信心。
自我調整還需要不再回避增進交往。回避型人格的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因此,姚強要從易到難的要求,給自己定一個交友計劃。比如開始給同學打個電話,到見麵聊聊天,到互相串串門,到共同活動活動。逐漸地就習慣了人際交往,就改變了回避型人格。
第二個重要的方麵,是家庭積極地合作調整。
由於姚強是將要成人的高中生了,自我調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還需要家庭的積極配合,對親子關係,對家庭生活,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也許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就此,與姚強的家長做了較多的交流。姚強家長有了較深的領悟,媽媽還流下了追悔的眼淚,深深追悔因為過高期望而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和打擊。最後我們取得了共識。一是家長要努力調整對姚強的期望,把期望降下來,把評價提上去,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到認可,得到肯定,得到心理需求的滿足,幫孩子重新找到自信積極。二是支持姚強積極交往,鍛煉交往能力,並對姚強的改變及時給予鼓勵。
經過幾方麵的積極努力地合作,幾個月後姚強逐漸淡化了回避型人格,慢慢開始了正常的學習生活。讓姚強父母感到奇怪的是,姚強的網癮也不消自滅了。
其實,說奇怪也不奇怪:消炎了,自然就退燒了。心理障礙化解了,現實生活正常了,哪裏還有什麼網絡成癮?
所以最後我想說,家長發現孩子有了網癮,一定要想想網癮背後,您的孩子心理是不是出了問題,一定要想想網癮背後,您的家庭生活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