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迷障:男孩的網癮好奇怪
姚強是個高一男孩,最近問題越來越嚴重,家長電話預約急切要求來訪。什麼問題呢?家長說孩子主要的問題就是網癮,為了上網而逃學,甚至在家裏玩遊戲,可以一個月不上學。不過,孩子說好了玩多長時間,能夠說到做到,到時候就能不玩了。這就有點怪了,說不玩了就不玩,還有這樣的網癮嗎?
這一天,姚強和家長如約來訪了。經過詳細的溝通才發現,姚強的問題關鍵不是網癮,他的逃學、上網都是表麵現象。那麼背後的根本問題是什麼呢?
過來,姚強是個聽話、內向、不善交際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學習一直很好,在班裏一直是尖子生。可是到了九年級後半年,姚強的優勢保不住了,考試名次一再下滑。就在這時候,姚強就總是想方設法不去上學了。這樣,他的名次更加下滑,他就更加不願去上學。每次走進教室,心裏都會想同學們怎樣看自己,誰說點什麼就特別在意。一次,一位老師說了一句他弓腰縮背的習慣姿勢,讓他久久不能釋懷,很是抱怨。一次,體育老師說了一句就這個姿勢還能拿冠軍,他更是耿耿於懷,和媽媽說將來當大官要整這個老師。就是這樣,由於總擔心別人說出傷害自己的話,平時在學校裏,下課總是躲避著大家,以至於有時候就幹脆不去學校了。姚強除了和媽媽爸爸說話,和別人都很難交流,就是在谘詢會話中也是吞吞吐吐,交流比較困難。姚強越是不願意與人交往,就越是喜歡一個人在家裏。一個人在家裏能做什麼,除了看電視,就是上網了。姚強說就是一個人上網的時候最舒服,不用擔心那麼多與人打交道的事情。
後來,姚強到外地上了高中。本來人地兩生,又經過轉學,讓姚強更難於適應,最後就轉回家鄉來。每一次轉學,姚強剛剛有點適應,又要轉學,又要麵對新環境。結果,姚強的症狀更明顯了,更不願意去學校了,更願意上網了。
在上麵整個過程中,爸爸特別是媽媽給姚強的更多的是不滿,是責難,是打擊。姚強的尖子生優勢不保之後,父母更是不滿,更是責難,更是打擊,抱怨說孩子太不爭氣,說自己讓孩子氣得不行。最嚴重的一次,是父母一起把姚強痛打一頓,但並不解決問題。直到這時候,才開始了心理谘詢。
心理透析:網絡成癮背後的心理障礙
姚強為什麼網絡成癮?現在我們找到答案了,姚強網絡成癮的背後是心理障礙。姚強的心理障礙屬於人格偏差,就是說,姚強身上有明顯的回避型人格特征。
回避型人格特征又叫逃避型人格特征,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麵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這樣的人被批評指責後,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陷於痛苦,且很難從中解脫出來。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而被人譏笑諷刺。因而,即使參加集體活動,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處理一般性問題時,他們往往也表現得瞻前顧後,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決心了,又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時機。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多安分守己,從不做那些冒險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學習或工作外,很少去參加社交活動。這些人在單位,一般被領導視為踏實肯幹工作認真的好職員,因此,經常得到領導和同事的稱讚,可是當領導委以重任時,他們卻都想方設法推辭,從不接受過多的社會工作。
生活中,誰都難免有回避的時候,尤其是在需要緩解焦慮,或麵對困難的人生選擇及處境時,往往會采取一種主動地暫時的回避。但是,這不屬於病態。具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人,他們的回避帶有強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智性等特點,自己主觀上不想回避,卻身不由己。
很明顯,姚強有比較明顯的回避型人格特征。而逃學,上網,不過是回避型人格特征的一種表現。一個有回避型人格特征的學生,往往要逃避學校生活,要退縮的一個人的小天地裏,而網絡正好是一個可以逃避的地方,而且,在這裏心靈得到了慰藉和滿足。一句話,姚強的網絡成癮背後是心理障礙。
姚強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很有啟示性。
我們知道,生活在網絡時代幾乎誰都離不開網絡,但是,絕大多數人並沒有網絡成癮,網絡成癮的隻是少數人。為什麼?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背後,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心理障礙。網絡成癮不過是症狀,心理障礙才是症結。這很像發燒的背後往往是哪裏發炎一樣,發燒是症狀,發炎才是症結。換句話說,網絡成癮不過是心理障礙表現出來的一個出口,沒有這個出口,心理障礙還會在別的出口表現出來。網絡成癮背後是心理障礙。可是,我們往往隻看到了網絡成癮,卻看不到背後的心理障礙。這,也許正是很多青少年網癮沒有得到很好地矯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我們知道了,青少年網絡成癮的背後是心理障礙。那麼,青少年心理障礙的根源又在哪裏呢?
現在我們回到姚強的案例中來。姚強的回避型人格特征是怎樣形成的呢?
回避型人格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姚強的自卑是顯而易見的。說話吞吞吐吐,溝通唯唯諾諾,舉止退退縮縮,以及習慣了的弓腰縮背的表情姿態,都讓人分明看到了兩個字: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