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耀眼童星為何星光黯淡了(1 / 2)

心路迷障:這一切都是為什麼?

建峰是個男孩,上幼兒園的時候,就顯出智慧超群,有點遠近聞名了。大家都說,這孩子簡直就是一顆耀眼的童星,是一個天才的苗子。

可是,轉眼建峰16歲了,該上高中的年齡了,卻呆在家裏半年多不能上學了。眼見得耀眼童星的星光黯淡下來了,不要說成為天才,簡直要成廢人了。

一顆耀眼的童星為何很快黯淡了,建峰的成長經曆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建峰的出生,給父母帶來無限的希望。還是抱在懷裏的時候,父母就感覺建峰是那樣聰明,就編織著孩子的未來,成才,一定要讓孩子成才。於是,很早很早就開始了對建峰的早期教育,識字,數數,唱歌,畫畫,不一而足。建峰也是聰明,學什麼像什麼。還是建峰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學電子琴,結果是連續升級;後來又學鋼琴,也是連連考級獲獎;後來又學畫畫,後來又學書法,都是參展獲獎不斷。小小年紀,獲獎證書一大摞。就這樣,建峰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天才,成了一顆閃光的小童星。整個家族都熱捧建峰,親朋好友更是讚歎有加。建峰到哪裏,聽到的都是讚不絕口:小童星,小天才。建峰的父母為家裏出了一個小天才無比欣慰。

6歲的時候,建峰成了小學生。在學校裏,建峰自然成績喜人,考試總是滿分,文科好,理科也好,基本上班裏的“第一”成了他的專利。同學羨慕,老師喜歡,大家仿佛都圍著他轉,一個學習尖子,真是眾星捧月啊。慢慢地,建峰雖然說不清卻有了感覺:自己不再是星星,已經是月亮了,是太陽了。每到期末,建峰總要把獎狀帶回家,還有各種競賽,總是拿獎。到小學畢業的時候,獎狀已經掛滿了牆,簡直沒處掛了。看著孩子的獎狀,父母仿佛看到孩子考上重點中學,看到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看到孩子已經成了一個非凡的天才。

父母越是對建峰的成才充滿希望,就越是倍加嬌寵。生活上,建峰隻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也不用幹,什麼也不用想。父母全方位照顧,全方位嗬護,真的就像捧著一顆星星,唯恐這顆星星不小心掉下來摔碎了。

父母以為,隻要孩子有了好分數,就有了一切。結果沒想到,除了好分數,建峰卻沒有了一切。每天早晨,建峰得媽媽爸爸叫起床,三番五次,十次,二十次,比哄娃娃還哄娃娃,最後還得媽媽親自去從被窩裏扶起來。每到吃飯的時候,飯菜伺候到嘴頭還不算,還要媽媽哄著吃飯,甚至還要媽媽親手遞給孩子筷子,要不他就不會自己去拿筷子吃飯。建峰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好,就更不用說照顧父母關心他人了。用父母的話說,建峰沒有孝心,沒有責任心,沒有對別人的關心,沒有生活自理能力,沒有人際交往能力,沒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沒有基本的做人能力。一句話,同齡人該有的能力和品質他都沒有。

孩子怎麼這樣了!父母雖然有過困惑,但看到滿牆的獎狀,想到建峰的學習,就一白遮九醜了,心裏又安然了許多。

很快,建峰上了初中。起初,聰明的腦瓜讓建峰照樣考試一路領先,照樣尖子生。父母心裏就更認準了:兒子就是重點高中的料。於是,經常對建峰說的一句話是:重點高中沒問題。建峰呢,也就從心裏接受了這個目標,也就把自己當成了重點高中的種子選手。可是,建峰過來的好分數,靠的都是腦瓜的那點聰明,從來還不知道什麼叫勤奮努力,心裏想當然的以為自己用不著努力重點高中穩拿。結果,初一還可以,到初二“第一”的專利保不住了,考試名次一個勁地下滑:前三名,前五名,前十名,甚至在年級都到了將近200名,眼看與重點高中無緣。

於是,建峰開始遭受家庭暴力,當然每次都是因為學習,都是因為分數。其實呢?所在年級全校1000多人,即便是考的最不好的那次年級200名,也是絕對的上遊,卻遭到父母打罵相加,該是多麼冤枉?又向誰去訴冤?

打來打去,到了初三第一學期的期末考試,建峰居然考了年級300多名。這下子,沒等父母打罵,建峰自己就受不了了,他內心的希望徹底破滅了,他的精神垮了。就是從那次考試後,建峰就像換了一個人。隻見他沒精打采,情緒鬱悶,精神壓抑,鬱鬱寡歡。看孩子這樣,父母也不敢打罵了,一個勁兒地哄孩子。可是,建峰除了發脾氣就是發呆。全家年都沒過好。年後開學,建峰自己說什麼也不去學校了。沒辦法,父母隻好給孩子辦了休學。

在家裏,建峰就是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再不就是睡覺。剛開始好像還沒有什麼。可時間長了,建峰的狀態更不好了。建峰不僅情緒抑鬱,無精打采,還時常發脾氣,摔東西,砸桌子,用腦袋撞牆,像圈在籠子裏的一頭困獸。而且,建峰不僅不學習了,什麼都不想幹了,原來喜歡的鋼琴也不彈了,自己的房間床鋪也不整理了,也不出門不和同學來往了,甚至連玩都沒意思了。

眼見孩子這樣,建峰父母每天如坐針氈,煩躁不安,著急上火,頭疼心煩。結果是,看孩子越看越不順眼了,而且還發現了孩子很多不良品質:冷漠,冷酷,沒有愛心,沒有責任感,不知道孝順父母,見父母好像見到了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