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迷障:孩子這是怎麼回事?
陳女士急急火火地來到心理谘詢室,剛剛落座眼淚就下來了。
陳女士說:眼看還要一個多月高考了,好容易有個盼頭了,兒子曉海卻說想不上學了,您說這不是急死人了嗎?昨天晚上我勸說兒子還是上學吧,沒想到兒子一連氣就提出三個條件,第一,要麼給他800塊錢,第二,要麼帶他去外地旅遊一次,第三,要麼就給他換一個新手機。
曉海為什麼不去上學?一個孩子怎麼會因為上學和家長討價還價呢?
陳女士說:細說起來也怪我。我是個初中教師,孩子上小學那年,為了照顧孩子我要求調到了孩子的那所小學。孩子該上初中了,我又想辦法回到了初中和孩子一個學校。到孩子上高中了,為了孩子我費心費力地又跟孩子到了高中。過去孩子小,還沒有什麼。最後我跟孩子調到了高中,讓孩子非常反感,說我就是為了看著他。孩子說的也對,他從小學習就是我管著,看著,哄著,勸著。
為學習的事情,孩子從小就讓我哄慣了。隻要哪天不愛學習了,我就哄孩子,媽媽給你買好吃的,給你買好玩的,隻要你給媽媽好好學習。結果,孩子算是把準我的脈了,越來越覺得是為我學習了,經常因為學習的事情跟我講條件。為了讓他好好學習,我每次都連哄帶勸答應他的條件。可是,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愛學習,條件越來越高。初中的時候,有一天跟我張口就要要三百元錢,說是要買一個什麼玩具。我沒給他,他就生氣了,好幾天不理我,不管叫媽媽,而且拿不上學要挾我。最後還是我妥協,答應了他的要求,連哄帶勸總算讓他上學了。就這樣,多少年了,為了讓孩子高興上學,我對孩子總是連哄帶勸,妥協退讓。就是到高中了,孩子還是遇到點不高興就鬧不上學,我就想盡辦法哄勸他,滿足他的條件。有一次,孩子居然逃課和同學去了網吧。為此我好說歹說,說來說去,最後孩子說保證不再逃課去網吧,卻提出條件要我給他買一個新手機。我說如果你保證不再逃課,我就答應你買新手機。可是,滿足孩子條件後不久,孩子又為別的事情不好好上學了。
這次是因為最近一次考試考得不好,就不想上了,想在家裏等到暑假後重讀。這是隨便鬧著玩的嗎?12年了好容易盼到了高考怎麼能不參加?可是,我越是著急,兒子越是不去上學,一直到最後提出了上麵那三個條件。您說孩子這是怎麼回事?
心理透析:好心地剝奪了孩子的生活
我請陳女士說說自己是怎樣打算的。
陳女士說:能有什麼好辦法?還是哄哄勸勸答應他的條件吧。可是,我又怕即便現在答應了他的條件,過幾天還會鬧出別的問題,還會不好好上學。
我給陳女士的建議很簡單:這次絕不再主動和孩子談上學的事情,不問,不說,不哄,不勸,不急,不鬧,拿出若無其事的樣子。看看效果如何?
兩天後,陳女士打來電話,聲音裏帶著幾分驚喜幾分困惑:孩子果然上學去了。真奇怪,以往連哄帶勸他還要談條件,這回不理他,不管他,他怎麼什麼條件都沒提就自己上學去了。這是為什麼?
其實,道理很簡單。媽媽把屬於孩子的生活還給了孩子,孩子就可以為自己擔當生活了。上學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生活,還跟提什麼條件,還有什麼討價還價的?
過去,為了學習曉海為什麼要和家長討價還價?那是因為,家長把孩子的學習當成了家長的事情,孩子的一切學習活動好像都是為了家長,都是做給家長的。既然是為家長學習,自然就難免要跟家長討價還價了。我們的很多家長往往不自覺地陷入這樣的誤區:好心地剝奪了孩子的生活,把原本屬於孩子的生活變成了自己的生活,於是,孩子自然會慢慢感覺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父母,於是,孩子沒有了主動性,沒有了責任感,沒有了為自己的擔當,於是,家長就會感到孩子永遠長不大,於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很多親子衝突。
心靈越障:把孩子的生活還給孩子
怎樣理順親子關係?怎樣讓孩子心靈長大?怎樣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和擔當?其實很簡單,就是回歸自然,把原本屬於孩子的生活還給孩子。陳女士需要做的就是,做一個“懶”媽媽,做一個“狠”媽媽,做一個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生活的媽媽,這就是做個好媽媽。溝通至此,陳女士不再困惑:原來如此,我知道該怎樣當媽媽了。
曉海的成長也許還麵臨許多需要解決問題,陳女士作為媽媽也許還需要做很多努力。但是,剛剛開始把學習生活還給孩子,孩子就自己上學去了,這是個可喜的轉變。相信陳女士能從中學會怎樣當媽媽,學會怎樣讓孩子自己擔當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