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玄武門兵變奪帝位 唐太宗無力轉乾坤(1 / 3)

李世民也正在家中閑坐,一聽王蛭前來見他,先是吃了一驚,然後忙命人帶過來。這些日子他也過得挺艱難,建成、元吉、裴寂和張、尹二妃交相諂媚父皇,弄得他頗受冷淡,而且戰事已無,四海平定,他這個以武起家的人也就失了寵。但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奮鬥目標,總是時時刻刻朝這個方向努力。今天一聽王蛭來見,他便預感到有什麼事情要發生,於是遣散了周圍的仆從,隻留幾名親信之人在左右。王蛭進來之後見禮,而後急急地說道:“王爺,大事不好了!”

“出了什麼事啦?”

“殿下,微臣剛剛聽到太子要借出征突厥之時謀害殿下,所以就趕緊跑過來報告,請殿下早做準備。”

“怎麼,突厥人又犯我邊境了嗎?”

“聽情形是,而且皇上也已經答應由齊王和燕王掛帥出征,他們打算先請皇上詔敕命尉遲將軍、秦將軍等幾位將領隨軍前往征討,奪取王爺手上的精兵,而後再加害王爺!”

“沒想到他們竟然決心一殺而見功了,那孤王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斃了。”

“那麼請王爺細加籌劃吧,微臣先回太子府了,如果被人發現就前功盡棄了。”

“那好,你先回去吧,如此大恩,本王感激不盡,待到事成之後,本王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王爺義氣慷慨,仁厚有德,能為王爺效勞是微臣的榮幸,微臣告退。”

李世民送走了王蛭,連忙召集眾人前來商議,又命人立即把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秘密召入府中。大家一聽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此釜底抽薪之計,知道如果再遲疑下去必然會遭敵殺手,絕無生還之望。但李世民卻猶疑不決。

“如今太子與四弟之勢頗盛,孤王曾麵見李靖和李世勳二位將軍,約以擁兵起事,可他們都找理由推諉了,以府中之兵,根本無力與他們對抗,我們該怎麼辦?”

“如今形勢如此嚴峻,我們如果再不奮而擊之,恐怕就沒有希望了,隻能先置之於死地而後求生。”杜如晦說道。

“難道讓秦府兵馬圍攻太子府,劫殺太子嗎?”李世民也有點心慌意亂了。

“殿下,以秦府之兵恐怕還無力撼動太子府,反而會弄巧成拙,事潰而敗。既然他們能出此詭計,我們為什麼不能以計賺之呢?”房玄齡說道,“太子進入皇宮必走玄武門,而玄武門守將正是常何,我們何不利用這個便利伏兵於此地,待到太子與齊王經過,立即起而誅之,便可成計。”

李世民點點頭,對了,自己怎麼忘了鎮守玄武門的常何呢?隨後,他與眾人商議對策,決定利用常何的關係設伏於玄武門,趁機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而後再以兵諫,迫使李淵立自己為皇儲太子。雖然他覺得這樣做似乎有點大逆不道,但他已經沒有選擇了,如果再一味講求道義,恐怕隻有死路一條了。

“那要是他們不去皇宮裏見陛下呢?”尉遲敬德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明天父皇會點帥出征,太子和四弟一定會前去的,而且孤王還擬了一道奏折交與父皇,父皇看後也一定會叫太子與四弟問個明白的。他們二人以為行事詭秘,無人能知,絕對不會想到我們已經知道了許多事情。”

接著,李世民又把要呈給李淵的奏折給大家讀了一遍,奏折的內容是這樣的:臣於兄弟無絲毫所負,今欲殺臣,以為世充、建德報仇,何況兄弟二人淫亂後宮,父皇亦為之所蔽。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亦恥見諸賊。

這份奏折遞交給李淵,李淵閱後大吃一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急忙命人傳令讓建成和元吉第二天來問個究竟。而此時,李世民已經通過常何的關係,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狐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嚐等九人帶兵埋伏在玄武門。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四日一大早,李元吉找到李建成,兄弟二人決定一起去宮中麵見李淵。正要出門,卻見一個小宦官急急忙忙跑了過來,二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張婕妤身邊的小宦官福順。李建成笑著問道:“福順,你怎麼來了?”

“殿下,娘娘讓奴才給您捎個信,說昨天晚上秦王給皇上一份奏折,其中多次涉及二位殿下,而且秦王的舉動也有點神秘,娘娘讓二位殿下多多小心。”

李建成點點頭,賞了福順,扭頭看著李元吉,福順說的話他也聽到了,李元吉想了想之後問李建成道:“難道他知道我們的計劃了?”

“不可能,此事隻有我們幾個人知道,他怎麼能夠知道呢?”

“既然娘娘說事有變故,我們不如先於府中按兵不動,推托有病不去麵見父皇,靜觀形勢的發展。”

“沒事的,如今兵丁已經備齊,皇宮之中也都是我們的人把守,他隻有區區千餘兵馬守府不出,又能奈我何?走吧!”李元吉點點頭,沒再堅持,跟隨李建成一同進宮見李淵。把守玄武門的正是常何,眼見李建成過來,常何躬身施禮,兄弟二人騎馬進了玄武門。走到臨湖殿的時候,李元吉四處看了看,然後對李建成說道:“大哥,我怎麼覺得今天有點不對勁啊!”

“是啊,我也覺得好像有點不正常,平時這些地方守衛非常多,怎麼今天見不到人呢?”

“不如我們先回去吧!”

“好!”

李建成答應一聲,撥馬就要和李元吉馳出玄武門。正在這時,不知道誰在他們背後叫了一聲:“太子殿下,請留步!”李建成聞聲一回頭,卻見一支利箭破空而來,正要躲閃,但為時已晚,隻聽“噗”的一聲,利箭深入其喉中。李建成悶哼一聲,跌落馬下,當時便氣絕身亡。李元吉不禁大驚失色,回頭一看,隻見李世民帶領手下眾將衝了出來。

“你……你竟然親手射死了大哥!”

“四弟,你們何嚐不想置我於死地呢?隻不過我更幸運一點罷了,我對你們沒有絲毫愧疚,你們卻屢屢設計害我,今天也該是我誅除惡人的時候了!”

說著李世民便帶領眾人衝了上來,李元吉見狀連忙轉頭想衝出玄武門,但是常何卻早已命人關閉了大門,李元吉所率幾人轉眼間便死於非命。而尉遲敬德一直對李元吉的狂傲無禮而頗感憤恨,此時見有機會報仇,連忙揮槊衝上去。李元吉雖然也是一員虎將,但卻遠不是尉遲敬德的對手,何況又是心慌意亂,戰不幾個回合,一個不留神,被尉遲敬德橫掃於馬下,緊跟著一槊斃命,追隨李建成去了。

隨後,李世民命人把守好玄武門,準備應付太子府和齊王府的反撲。他們剛剛準備完畢,太子府和齊王府的二幹多名精兵便得到消息,在魏征的率領下猛攻玄武門。由於力量相差懸殊,李世民這一方拚死守衛,但仍舊傷亡慘重,連新附的玄武門屯營將敬君弘都激戰而死。不過高土廉機靈地將牢中的囚犯暫時釋放,給他們兵器,讓他們加入到玄武門的戰鬥中來,但饒是如此,玄武門仍然是岌岌可危。李世民一見形勢危急,連忙命令尉遲敬德道:“敬德,你去斬下太子與齊王的首級,請命於皇上,說太子和齊王興兵為亂,我已經將其誅殺,看他怎麼說。”

“是,末將一定會為殿下請封太子的!”

李淵在寢宮之中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連忙讓人把在外麵的裴寂、蕭璃、陳叔達等人召進來。雖然李世民給他的信讓他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他知道自己的三個兒子之間的爭鬥由來已久,爭論過、打鬥過,甚至發生了李建成勾結外姓邊將攻取長安以奪帝業的事情,不過這些最終還是被他消弭於無形。他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因為這個問題而搞得兄弟不和,而且他也覺得自己有能力協調好三個兒子之間的利害關係,雖然他現在對於該把帝位給誰,該由誰來執掌大唐而撓頭不已,但他覺得自己一定有扭轉乾坤的能力,而且他也認為世民與建成和元吉的這場新的爭鬥仍舊如以前一樣,能夠在他的斡旋之下以平息而告終。

可是,這次,他卻一直為這種焦躁不安、心驚肉跳的感覺搞得無法安寧。

“陛下,微臣已把東海池中之舟準備好了,不知您什麼時候動身前去?”裴寂躬身說道。

“算了,算了。朕今天不想去了!”

李淵有點粗暴地擺擺手,示意裴寂、蕭瑀、陳叔達三人坐下。隨後,他用目光掃視了眼前三人,這三位大臣都是頗為信任的人,尤其是裴寂更是如同自己的兄弟一般。他想了想,開口向三人說道:“三位愛卿,秦王給朕遞來一份奏折,朕不解其意,你們三個是朕最信任的大臣,你們看一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著,他把奏折遞到裴寂手裏,三個人聚在一起迅速看完,互相對視幾眼,裴寂搶先說道:“陛下,太子與秦王素來不睦,但卻也隻是偶有爭鬥而已,何況幾位王爺正值青春年少,血氣熾盛,難免做出一些反常舉動。如果假以時日,再經陛下妙手相調,微臣相信他們一定會和好如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