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唐太宗軟語勸秦王 兩兄弟趁機欲加害(1 / 3)

一個月後,李世民擊潰了本是碌碌無為之輩、全因諂媚逢迎才得李建成提拔舉薦當上慶州都督的楊文斡所率領的叛軍,興衝衝地趕回長安,但李淵的最終決定卻兜頭給他潑了一桶冷水。

心中略有愧意的李淵在明馨閣接見了剛立軍功而歸的李世民。雖然心有愧疚,但他最終還是開了口:“世民,你受苦了,朕已經命人將慰勞之物送到了你的府中,而且朕已經查清了,勾結慶州都督楊文斡起兵為亂的不是建成,是他手下中允王矽和主簿韋挺,一手所為,就連詔敕都是他們兩個偽造的。建成無辜,朕也就沒有理由再責罰他了,朕已經為你在城南選了良田五百頃,永為封邑,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父皇聖明,孩兒全聽父皇決斷。”

“好,好,這才是朕的好兒子,不過朕還有事要告訴你,你兄長既為太子,你就要處處尊奉於他,不得忤逆無禮。你母親去世之時曾托付朕要好好照顧你們,朕也希望你們兄弟幾人能夠團結協力,共致大唐盛世,朕不允許建成傷害你,同樣也不允許你有意危及建成和元吉。如果你有此意,不管你軍功如何,為父照樣會責罰於你,你可記住了!”

“父皇教誨,兒臣必定銘記於心,如有造次,請父皇取兒臣性命。”李世民滿腹牢騷和不滿,卻也不敢在李淵麵前發作。

“行了,你先回去吧,休整一段時間,如今內亂都已平定,隻剩下一個突厥的問題還沒解決,這群強賊皆善騎射,進退迅速,讓人防不勝防,你還要做好出征突厥的準備。”

李世民點點頭,轉身出宮而去。回到自己的府邸,他氣呼呼地坐在椅子上。尉遲敬德不明就裏,還跑過來興高采烈地問道:“王爺,皇上是不是封你為太子了?”

李世民看著他那殷切期盼的表情,忽然長歎一聲,將桌上放置已久的一杯涼茶一飲而盡,一句話也沒有說。

“怎麼,是不是皇上毀棄自己的諾言,改變主意了?”長孫無忌見李世民臉色不對,連忙問道。

“是的,我剛才去麵見父皇,他已經收回成命,仍立建成為太子,隻許我城南良田五百頃。”李世民的聲音裏充滿著失望和懊喪。

“哎呀,五百頃,數量倒也不少嘛!”長孫順德大聲地叫著。

“世民,你自己怎麼想的?”長孫夫人的舅父高士廉頗懂得李世民的心思。

“我又能怎麼想,出了這麼大的紕漏,犯了這麼大的錯,太子之位仍能保全,我想我是沒有希望了。”

“殿下,自古而今,隻有不抱希望的人才會沒有希望,天無絕人之路,你又何必如此怨天尤人呢?若論治世經略之能及功勳威望,你都在太子之上,而太子又好妒,且糜爛成性,能為太子隻因他為聖上長子,而歸附聽命於他的人也多是傾心於其太子之位,這種人怎麼能成為天下英主呢?殿下撫愛四方,天下歸心,何不取而代之,君臨天下,以使天下萬民怡享富足盛世之樂並使四海臣服呢?”長孫無忌又將取代太子之位的事情說了出來。

“自古而今,皆以立嫡以長為理,孤王也受教化,怎能冒天下之大不韙,何況以我們現在的力量來看,恐怕還無法與太子和齊王的合軍對抗。而且父皇剛才還對我說,不許我有絲毫僭越之心,否則便會唯我是問。唉,秦府久無軍功,已經遠不如以前受人重視了!”

“殿下,立嫡以長既為舊理,你又何必拘囿於其中呢,戰國時人韓非就曾經說過,時日既變,法亦變,何必因循守舊?何況,如果殿下不奮而爭之,等到萬歲百年之後,太子登基為帝,他會放過殿下你嗎?”

長孫無忌的話正好點中了李世民心中痛處,是啊,如果到時太子登基為帝,手握權柄,他會顧念手足之情放過自己嗎?自己如此和他爭位爭寵,他會這麼寬懷大度嗎?如果他是一個寬懷大度、不計嫌怨的人,那麼自己就不會屢遭壓製、譖毀甚至暗殺了。李世民越想心越寒,是啊,如果情形真的照如此發展下去,那麼自己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就連這幫忠心耿耿地跟隨自己並幫助自己立下赫赫戰功的人都會因此而受牽連,得意的隻會是太子和跟隨於太子左右的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苦衷。

“可是……”麵對眾人的殷切期盼,李世民竟無言以對。

“殿下,現在哪裏還有可是啊,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你要是再猶豫不決,恐怕就永遠沒有機會了!”尉遲敬德可是一副火爆脾氣。

“好了,都別說了,讓我再好好想想。”

一天,李世民正在家中與大家商議事情,欲定非常之策,忽然宮內宦官傳旨說李淵要自己的三個兒子陪同他去城南狩獵。李世民聽了之後有些不願意去,便向那宦官道:“榮公公,不知父皇近日身體如何?”

“回殿下,近日暑氣已過,天氣略轉清涼,萬歲爺的身體也一切如意。昨日萬歲爺說現在輕風清涼,秋高氣爽,而且草木枯黃,獵物肥壯,正是打獵的好時候。萬歲爺讓告訴殿下不要掃了萬歲的興,無論有什麼事情,都要推掉前去打獵。”

“好,好,那你回去告訴父皇,明天本王一定去。”

“是,殿下。”

傳令的宦官走後,尉遲敬德第一個開口說道:“殿下,你不能去,說不定他們又要耍什麼花樣呢!”

“有父皇在,他們不敢怎麼樣的。”

“不敢怎麼樣?上回去聽戲,皇上不也在場嗎,可是結果又怎樣呢?”

“那次是在他們家中,這次是去城南打獵,我想不會有什麼意外的,何況父皇還說過讓我一定要去。”“那好吧,那我和秦將軍還是跟著你去吧,有什麼事情就和他們拚了,打不過咱們就一起去見閻王爺。”

“敬德,你真是烏鴉嘴,哪有自己說這麼不吉利的話的。”長孫順德虎著一張臉,教訓尉遲敬德,“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你們馬上派人來府中,我帶人過去殺他一個片甲不留,然後就推舉秦王當皇上!”

而後,眾人哄堂大笑,心情也輕鬆不少,但輕鬆歸輕鬆,每一個人的心頭照樣壓著一塊搬也搬不掉的大石頭,因為現實太嚴峻了,每一個不可預測的危機都可能把他們毀滅。他們隻能靠自己的努力來躲避危機,或者自己尋找危機的根源並將其徹底鏟除。幸運的是,他們都能平靜地麵對危機的來臨,而且團結,不恐懼,更沒有因此而分崩離析。

第二天,李世民整裝前往皇宮,仍然帶著尉遲敬德和秦叔寶及幾名家丁。到了皇宮之後,隻見李淵也精神抖擻,容光煥發,而後,父子四人一同乘車去城南獵苑打獵,就連張、尹二妃也想跟著去看看熱鬧,李淵欣然應允。距離雖不算太遠,而且人也不算太多,但京畿守衛卻還是肅眾清街,搞得長安城裏的居民都紛紛猜測,有的甚至擠上了臨街的建築,從窗間探頭下望。其實他們哪裏知道,這些人穿戴整齊,容光煥發而且馬車大轎齊出動隻不過是去打獵。

眾人出了城不多久,前麵便是一片略有起伏的皇家獵苑,百草豐茂,樹木叢生,隻不過現在由於秋天的到來而略顯衰敗,但卻正是狩獵的好時候。眾人的喧囂不時驚起一隻隻藏匿於革間樹叢的野獸,驚慌失措地四散奔逃,惹得還沒有打過獵的張、尹二妃指指點點,叫個不停。

李淵帶著幾個兒子站在獵場邊緣,手指獵場,笑著對李世民說道:“世民,從此而往,這獵苑以南的五百頃良田盡為你的封邑,你怎麼處理都行。”

“謝謝父皇美意。”李世民躬身受之,而一旁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也趁機起哄,弄得李世民頗為尷尬。

“建成,朕命你準備馬匹,你準備得怎麼樣了,咱們總不能走著打獵吧?”李淵扭頭向李建成。

“啟稟父皇,兒臣早已經準備好了!”

李建成一邊說著,一邊拍拍手掌,幾名馬夫牽著十匹高頭大馬走了過來,給父子四人每人一匹,將其餘的分給隨同李淵一起來打獵的眾位大臣,而尉遲敬德和秦叔寶則是自己騎著馬前來的。各人都有了自己的馬之後,正要翻身上馬開始打獵,李元吉忽然拉著自己的馬走到李世民的身邊,臉上帶著一種難以猜測的笑容對李世民說道:“二哥,你騎馬特別厲害,今天給大家露一手吧,別在父皇麵前丟臉啊!”

李世民正迷惑不解,隻聽一邊的李建成對李淵說道:“父王,近日禦馬監的總管對兒臣說他們剛剛得到一匹性格暴烈的胡馬,非常肥壯而且喜歡尥蹶子,許多馴馬師都對它無可奈何,無法將其馴服。但總管說此馬體形極佳,彪悍強壯,如能馴服,必定是千裏挑一的良駒。兒臣剛才私自做主,讓馬監總管把這匹烈馬牽了過來,交給了二弟,他愛馬如命而且又頗通馬性,如果能馴服這匹馬為其坐騎,以後對其征戰四方、安撫天下必定會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