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唐太宗軟語勸秦王 兩兄弟趁機欲加害(3 / 3)

“父皇,請您早下決斷,如果讓突厥賊兵突入直驅,恐怕事情就不好辦了。即使毀棄長安,仍有洛陽、河東等地會為敵所覬覦的。”

李淵點點頭,遣散了文武百官,自己徑回後宮。回到後宮之後,張、尹二妃連忙跑過來見李淵,尹妃更是急急地說道:“哎呀,皇上呀,咱們是不是要把長安給毀了啊,剛才我爹爹還來找臣妾呢,他說要是南遷都城的話,那他剛剛到手的幾十頃良田可就都打水漂了。”

“有朕在,還怕分不到良田嗎?”

“多謝皇上,不過我們到底搬不搬啊?”

“剛才朕與滿朝文武商議了一下,有的同意南遷,有的人則不同意南遷,依你們看該怎麼辦?”

“依臣妾看還是不搬的好。長安為前朝古都,人傑地靈,何況四邊又有屏障能夠據險而守。”張婕妤的分析倒也十分在理。

“建成和世民二人便意見相左,建成主張將都城南遷到樊、鄧一帶,而世民則堅決反對,並說能平定藩虜,使其來服。”

“陛下,臣妾雖然主張不遷都,但和秦王所想的不一致,臣妾是為國、為君而想,而秦王卻早已有僭越之心,此次隻不過是虛托禦寇之名,實際上卻是想著奪取兵權,為他篡權作準備罷了。”

“後宮莫言國事,難道你忘了嗎?”

“是,陛下,臣妾知錯。”

“好了,既然你們也同意居留,那麼朕也不想向頑虜示弱,明日朕便傳令與突厥開戰,由世民和元吉共同掛帥出征。”

“陛下聖明。”

李世民散朝之後回到秦王府,長孫無忌等人都圍了上來,尉遲敬德和秦叔寶已經把打獵時發生的事情告訴了大家,大家都感到非常震驚。長孫無忌說道:“殿下,現在陛下一心維護太子,我們隻能通過繼續建立軍功才能恢複我們的聲譽。陛下本已欲責罰於你,但一聽突厥率兵犯境,立即對殿下改容慰勞,這說明在對外戰爭上陛下述是倚重於殿下的,隻是不知陛下會不會采取堅決抵抗的策略。”

“父皇一生戎馬,謹慎沉穩,依我看他不會取小舍大的。”

“希望如此,否則陝西、山西諸地不但盡為胡虜所占據,而且也沒有殿下重奪聲譽和功勳的機會了。”

“殿下,依末將之見,即使是出戰漠北及晉州,恐怕我們也不能全力與突厥兵對抗。”翟長孫在一旁說道:“為什麼,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痛痛快快地打仗了。”翟長孫的話使得尉遲敬德頗感意外。

“時日不同,我們也不能像過去那樣一味地衝殺了,今日之事已經說明太子和齊王手段之狠,為了掃除主公,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而我們能保護自己的資本就是兵權,如果與敵軍拚殺太甚,使我們的力量受到削弱,那可就麻煩了。”

“那依你之見應該如何應付突厥之亂?”

“啟稟殿下,突厥兵長在騎射,驍勇彪悍進退神速,如果不能一擊而墮其將衛青和霍去病才會懸軍千裏追擊匈奴騎兵。現在我們雖然軍事上處於優勢,但由於連戰薛舉父子、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及江南之亂,士氣正在恢複,根本不可能一舉降伏突厥兵,與其與之小打小鬧,不如蓄積力量,給其致命一擊。現在我們還要養精蓄銳以應付眼前的狀況,準備防備太子和齊王的謀陷。”

“那麼突厥人該怎麼辦?”尉遲敬德點出了一個也很重要的問題。

“突厥陳兵犯境的原因隻不過是覬覦中原的女子玉帛罷了,殿下北去,可以小財賄賂之,與之結盟。”

李世民連連點頭,翟長孫的這一番話使得他對前途產生了的信心。他相信,隻要努力,還是會有機會的。

第二天一大早,李淵命令出兵北進,迎擊突厥兵馬,而軍權則由李世民和李元吉共同執掌,分兵二路,進攻頑虜。與敵對壘之後,李世民采取了翟長孫的建議,注意保存自己的力量,並以財物厚賄突厥頡利可汗,與其結盟。頡利可汗得償所願,而且沒有傷及一兵一卒,自然萬分高興,立即引兵回歸漠北,把個李元吉悶在了葫蘆裏,還以為賊兵怕了唐軍的聲勢,才自動撤離的呢。隨後,兄弟二人返回長安,李淵也賞了他們。從此,突厥與大唐相安無事,各守一方。

然而,好景不長,這種平靜而祥和的氣氛維持了不到兩年,突厥又毀棄前盟,舉兵攻入塞內。武德九年夏天,突厥又大舉入侵,在邊境奸淫燒殺,擄掠搶奪。烽火頻傳,戰報加急,當邊境再次遭受突厥騎兵侵擾擄掠的消息火速傳到長安城的皇宮內院的時候,李建成和裴寂正陪著李淵飲酒為樂。這一段時間以來,李淵一直有意將一些文件奏折交給李建成去處理,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夙願已償,而且自己的年紀也不小了,應該歇一歇了。最近一段時間,他總是感到體力不支,頭暈眼花的現象也多了起來,以至於對張、尹二位豔妃的挑逗和引誘都幾乎無動於衷了,不是他不想,其實他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需要女人的愛撫和澆灌,但卻是有心無力。而正當壯年的張、尹二妃自然是不甘春閨寂寞,於是李建成前往皇宮及後宮的次數也就出奇的多了起來,因為他要去滿足兩隻惡狼的欲望,對此,李淵毫不知情。他不知道,在他因為無法以肉體交合取悅二位妃子而深感自愧和無奈的時候,他的兒子已經替他完成了這項工作,而且完成得很成功。

聽到突厥再次進兵的消息,幾個人也是大吃一驚,沒想到突厥人如此的貪得無厭,而且又如此的驍勇彪悍。但是,強敵當前,還是應該想辦法出兵禦敵啊。隻見李建成和裴寂對望一眼,李建成笑著說道:“不知父皇這次打算派誰掛帥出征啊?”

“世民身經百戰,而且屢立功勳,手下又多猛將忠義之士,朕想還讓他掛帥出征,你就在長安多多學習一下治國之道吧!”

“父皇,二弟聰明睿智,不但頗有將才,而且非常精通治國之策略。兒臣有一建議,這次由四弟元吉和燕王李藝掛帥出征匈奴,二弟便留在兒臣身邊,可以讓他也學一學治國經世之道,這樣可以更好地治理國家。”

“嗯,你這個建議不錯,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世民多一點治世謀略之能,也可以讓元吉和藝兒開闊開闊視野,體會一下大戰的氣氛,這樣你們兄弟幾人才能戮力同心,共治天下,而朕也就放心了!”

君臣三人又商議了半天,李建成回到太子府,立即命人去把李元吉找來,而後又叫來魏征等幾位心腹謀士共同商議出兵討伐突厥的事情。李元吉一聽兄長力薦自己掛帥出征而且李淵也已經答應,自然是非常興奮,禁不住高興地大叫道:“太好了,現在我終於可以不受人壓製地一展自己的身手了!”

“四弟,出征突厥之時你可要改改你那些魯莽毛躁的壞毛病了,當了元帥,就應該學會穩重一點兒,老練一點,不要再總是像個小孩似的。”

“是,大哥,我一定不會給你丟臉的。”

“那好,那我就在朝中等你的好消息。”

“殿下,微臣還有一法可以削弱秦王府中的兵力。”太子洗馬魏征進言道。

“說來聽聽。”

“殿下,既然大家都知道秦王府中猛將如雲,我們何不就在這個上麵做文章?明日殿下再上奏皇上,說軍中乏將,請調秦王府中尉遲敬德、秦叔寶、段誌玄、程知節、翟長孫一同率兵前往北地禦寇。到時趁機連將帶兵一起聚為我方所有,那麼秦王便如同困於樊籬之中,雖有掙紮,卻也是無能為力了,不知道殿下以為如何?”

“好,此計甚妙,這可就一下子就挖了他的命根子了。”

眾人都對魏征此計讚歎不已,隻要此計實施,那麼取李世民的性命可以說是易如反掌。隨後,魏征又勸李建成當機立斷,如機會合適立即除去李世民免得遺留後患,但李建成卻連說自己還沒玩夠,不想這麼早就收了尾,他得讓李世民服服帖帖地認輸,而後才會除掉李世民。眾人議論紛紛,有說有笑,都沒有想到隔牆有耳,眾人的對話及設想全部被一個偶過此地的人聽到了。這個人就是太子率更丞王蛭,他早已經暗中歸附了李世民。其實,一段時間以來,他也是經常有意識地經過李建成的住處,而且總是習慣於支起耳朵,放慢腳步,仔細聽一下。今天也不例外,而且今天有了收獲,但這個消息卻太令人吃驚了。他連忙回房換了身衣服,然後出門而去,到了秦王府後門處,他讓門丁稟報一聲,而後進入了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