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平在沒有硝煙中交接(1 / 2)

就在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淮海戰役尚在進行時,毛澤東又在下另一步棋了。

毛澤東把目光投向了華北。在北平、天津、張家口這三角地帶,駐守著傅作義集團,有四個兵團,十三個軍,連同地方保安團,總共有六十多萬人,是一塊“大肥肉”。

毛澤東部署平津戰役。他采用的戰略,既不同於遼沈戰役先掐住錦州這“咽喉”的打法,又不同於淮海戰役先瞄準黃伯韜兵團來個“中間突破”的打法。這一回,他采用“聲西擊東”法。

毛澤東的“聲西擊東”的戰略,是佯裝攻西麵的北平,而真正的目的是取東麵的天津。

1948年12月11日,毛澤東給林彪、羅榮桓發去《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電報,便明確指出:“三縱決不要去南口,該縱可按我們9日電開至北平以東、通縣以南地區,從東麵威脅北平,同四縱、十一縱、五縱形成對北平的包圍……但我們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圍北平,而是首先包圍天津、塘沽、蘆台、唐山諸點。”

毛澤東采取圍北平而取天津的戰略,是因為考慮到傅作義集團已是驚弓之鳥。蔣介石在東北和淮海的大敗,使傅作義集團惶惶不可終日。蔣介石以為,東北已失,淮海危急,平津難保,而寧滬兵力單薄。為此,蔣介石曾命令傅作義率部南撤,放棄平津,退守寧滬。傅作義呢?他並非蔣介石嫡係,他想保存自己的實力,西撤察哈爾、綏遠一帶,怕入寧滬會被蔣介石所支配。為此,傅作義向蔣介石建議,暫守平津。蔣介石同意了。

毛澤東深知蔣介石、傅作義的心態,擔心一受驚嚇,傅作義很可能南逃,而從天津經海路南逃是一條可能的路。因此,毛澤東不能不先切斷傅作義集團的退路,卻又不能讓傅作義看出來,所以就來了個“聲西擊東”。

毛澤東在著手部署平津戰役時,幾乎不動聲色。他絕不驚動蔣介石,更不去驚動那已是驚弓之鳥的傅作義。

麵對著蔣介石和傅作義,毛澤東悄然下了三步棋:

毛澤東的第一步棋,是“急棋”。他秘密急調林彪部隊入關。他特別囑咐,在林彪入關之後,仍要在《沈陽報》上發表林彪在沈陽的消息,以求迷惑視聽,穩住傅作義。蔣介石、傅作義以為,遼沈戰役剛剛結束,林彪部隊必定要進行休整。傅作義萬萬沒有想到,毛澤東一紙命令,林彪大軍迅速入關,已經悄然挪到他的鼻子底下!

毛澤東的第二步棋,是“緩棋”。他馳電淮海戰場,命令暫緩捉拿“網中之魚”杜聿明集團。毛澤東在《關於平津戰役的作戰方針》中透露了他這一“緩棋”的用意:“為著不使蔣介石迅速決策海運平津戰役諸敵南下,我們準備命令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於殲滅黃維兵團之後,留下杜聿明指揮之邱清泉、李彌、孫元良諸兵團(已殲約一半左右)之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

毛澤東說明了他的擔心:“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敵人從海上逃跑。因此,在目前兩星期內一般應采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辦法。”

毛澤東下的第三步棋,是“暗棋”。這步“暗棋”是極端秘密的,直到若幹年後才漸漸透露真相。

簡直不可想象,坐在西柏坡土屋裏的毛澤東,居然對北平城裏傅作義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諸如傅作義在家裏發脾氣,咬火柴頭,唉聲歎氣,以至想自殺,毛澤東全都清清楚楚。

毛澤東怎麼會對傅作義的動態如此了解?那是因為中共在傅作義家中,布了一顆“暗棋”!

傅作義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長女傅冬菊竟然是中共地下黨員!傅冬菊原本在天津大公報社工作,並在那裏秘密地加入了中共。這裏所說的“秘密”,是因為考慮到她的特殊身份,比一般的中共地下黨員更為秘密。她隻保持單線聯係,以至於後來中共占領北平時,中共北平黨組織還準備發展她入黨呢!

考慮到爭取傅作義投降,事關重大,傅冬菊接到秘密指示,要她從天津回到北平工作。於是,傅冬菊回到了父親身邊。

傅冬菊第一次試探父親的態度,說是有個同學是共產黨,願與他商談合作之事。傅作義當即反問:“是真共產黨還是軍統?你可別上當!要遇上假共產黨,那就麻煩了。”

當傅冬菊再三說明她的同學是真共產黨,傅作義又問:“是毛澤東派來的還是聶榮臻派來的?”

初次的試探,傅冬菊發覺父親是有與共產黨合作之意。因為他無此意的話,就會一口回絕的。

那時,傅冬菊差不多每天都秘密前往北平東黃城根中共地下黨員李中家裏,跟中共聯絡員崔月犁見麵。這樣,傅作義的一舉一動都在中共掌握之中。崔月犁曾回憶道:“有時頭天晚上發生的事,第二天一早就知道了;上午發生的事,下午就知道了。”

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都被中共動員起來。華北學院的教授兼政治係主任杜任之,是中共黨員。他的胞弟杜敬之是傅作義的軍醫,他們又都是傅作義的同鄉。中共委派杜任之前去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