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萬蔣軍受殲淮海(1 / 2)

東北尚在酣戰之際,毛澤東已在部署另一場大會戰。這一會戰,毛澤東稱之為“淮海戰役”。蔣介石稱之為“徐淮會戰”,又稱“徐蚌會戰”。

1948年10月11日,毛澤東在西柏坡給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發出了一份重要電報,即《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詩人氣質的毛澤東,在製訂作戰計劃時,卻是那麼的嚴謹。後來的事實表明,戰爭幾乎完全按照毛澤東的這一電報所設計的“藍圖”進行。

毛澤東要求,“你們以11、12兩月完成淮海戰役”。

這一回,他采取與遼沈戰役不同的戰略:遼沈戰役時,毛澤東集中全力先攻其尾,即長春一沈陽一錦州這一長鏈之尾;如今,他卻改用中心開花。

毛澤東在電報中指出:“本戰役第一階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

於是,黃伯韜兵團成了“錦州第二”——國共爭鬥的新焦點。

為了打好淮海戰役,毛澤東決定成立淮海戰役總前委,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粟裕五人組成,鄧小平任總前委書記。

蔣介石對徐淮會戰,也極為關注。蔣介石聲言;“徐淮會戰實為我革命成敗,國家存亡之最大關鍵。務必團結苦鬥,期在必勝。”

蔣介石要國防部擬訂了《徐蚌會戰計劃》。然而,毛澤東處於攻勢,蔣介石處於守勢,戰爭主動權全都掌握在毛澤東手中。

按照毛澤東的計劃,第一個挨打的是黃伯韜兵團。自11月6日起,黃伯韜兵團被圍於徐州以東的新安鎮碾莊地區。黃伯韜雖非蔣介石嫡係,但實力頗強,乃蔣介石在華東的主力。

就在6日那天遭到猛攻時,黃伯韜對蔣介石派來的戰場巡視官說道:“共軍先打我這個兵團是肯定的,而且陳毅的主力達四十萬,集中來打我這個十五萬人的兵團,本兵團是必敗的;這次是主力決戰,關係存亡,誰也走不了;我受總統知遇之隆,生死早置之度外,絕不辜負總統期望。”

黃伯韜還頗為感慨地說:“國民黨是鬥不過共產黨的,人家對上級指示奉行到底,我們則陽奉陰違。”

果真,黃伯韜鬥不過陳毅。雖說蔣介石三次派飛機空投親筆信,勉勵黃伯韜殊死奮戰,畢竟無濟於事。打了半個月,黃伯韜兵團覆沒。

黃伯韜帶著一批親信,在小黃莊東北的一個小院,作最後的抵抗。黃伯韜在受傷後自殺身亡,搜身時發現他的衣袋裏還放著蔣介石空投給他的親筆信,寫著“固守待援”……

黃伯韜的第七兵團十七萬八千多人被殲。

“捷報!捷報!殲滅了黃伯韜。這一仗,打得實在好,實在好。同誌們的功勞,真不小,真不小……”歌聲在戰場飛揚,中國人民解放軍士氣大振。

在黃伯韜受困之際,蔣介石派第十二兵團前去救援,又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陷入重圍。毛澤東開始了第二階段戰役。到12月15日,這一兵團十二萬人覆滅,司令黃維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