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主力的大決戰開始了。
第一個震驚全國的消息,在9月24日傳出: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及山東軍區部隊,在這天一舉攻下了山東省會濟南,殲滅國民黨部隊十一萬餘人,活捉國民黨第二綏靖區中將司令官兼山東保安司令王耀武。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占領省會,第一次占領濟南這樣的大城市,顯示了強大的攻堅實力。
這表明,毛澤東在向蔣介石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蔣介石慌了手腳。所幸他有專機,載著他到處飛。哪裏吃緊,他就往哪裏飛。在大決戰的那些日子裏,蔣介石時而在北平訓話,時而在沈陽指揮,時而在天津督戰,時而在錦州灣葫蘆島視察……
毛澤東呢?他穩坐在那長滿古柏的小村莊。他晝夜不停地工作著。他給各野戰軍發出電報,指揮作戰。有時,土屋裏夜間太悶熱,他端著煤油燈,來到院子,幹脆把石磨當成辦公桌,起草著電報……
激烈的戰鬥在東北打響。
10月10日,毛澤東給林彪發去電報:“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麵,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隻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在林彪的指揮下,東北人民解放軍遵照毛澤東的部署,於10月14日對錦州發起猛攻。
翌日,蔣介石偕宋美齡急急從南京飛往沈陽,坐鎮督戰。錦州已處於鐵圍之中,蔣介石派出飛機,在錦州上空,給駐守那裏的東北“剿總”副總司令範漢傑空投手諭:“能守則守,不能守則退出錦西。”
然而,範漢傑已經是既不能守,也不能退了!東北野戰軍激戰三十一個小時,一舉攻克了錦州,活捉範漢傑,殲滅國民黨部隊十萬餘人。
毛澤東令林彪全力攻克錦州,確實是一步妙棋。錦州,乃東北之咽喉。錦州一失,切斷了關內關外的聯係,切斷了東北國民黨部隊的退路,使駐守長春、沈陽的國民黨部隊陷入一片驚慌之中。
蔣介石以為毛澤東馬上要回師攻沈陽,急匆匆和宋美齡於16日飛離沈陽,前往北平。
毛澤東卻沒有馬上打沈陽,而是攻長春。
毛澤東的電報,發往長春城東南四五十裏的李家屯。那裏是中共第一線圍城指揮所的所在地。“二蕭”正在那裏忙碌,即司令員蕭勁光、政委蕭華。
最初,“二蕭”得到的命令是“久困長圍”,所以十萬大軍自6月22日起,便把長春圍了個水泄不通。毛澤東因為要先取錦州,所以對長春采取“久困長圍”的方針。眼下錦州得手,毛澤東便要攻長春了。
駐守長春的國民黨六十軍軍長曾澤生曾如此回憶當時兵臨城下的長春的情景:
長春城內是一片混亂。軍隊賴著微少的空投活命,士兵饑寒交迫,士氣低落;老百姓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老人餓死在道旁……長春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
當時,擺在六十軍麵前有三條路:一是死守長春,其結果是城破軍亡;二是向沈陽突圍,其結果是被解放軍殲滅在長春到沈陽的路上;三是反蔣起義,參加革命,向人民贖罪,這是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