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名及卦辭簡釋”
夬卦下乾上兌:兌即澤,澤為水,乾為天,天上有水:水可潤萬物,但水如過多則潰決,危及眾生,故不可使其過盛,必“夬”之。夬,即果斷、決斷之意。夬卦五陽在下,一陰在上,有如小人得勢,淩駕於君子,所以必須決而除之,才能以正壓邪。
《夬》卦指出:“益而不己,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也就是說,該做決定的時候,就要采取行動,否則就會錯失良機。
一位富翁家的溝在散步時跑丟了,於是富翁就在當地報紙上發了一則啟事:有拘丟失,歸還者,付酬金一萬元。並有小狗的一張彩照充滿大半個欄目。
啟事刊出後,送狗者絡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的太太說,肯定是真正揀拘的人嫌給的錢少,那可是一隻純正的愛爾蘭名犬。於是富翁就把電話打到報社,把酬金改為兩萬元。
一位沿街流浪的乞丐在報攤看到了這則啟事,他立即跑回他住的窯洞,因為前天他在公園的躺椅上打盹時揀到了一隻狗,現在這隻狗就在他住的那個窯洞裏拴著,果然是富翁家的狗,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抱著狗出了門,準備去領兩萬元酬金。當池經過一個小報攤的時候,無意中又看到了那則啟事,不過賞金已變成三萬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窯洞,把徇重新拴在那兒,第四天,懸賞額果然又漲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乞丐天天瀏覽當地報紙的廣告欄,當酬金漲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返回他的窯洞。可是那隻狗已經死了,因為這隻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鮮牛奶和燒牛肉,對這位乞丐從垃圾筒裏揀來的東西根本受不了。
在生活中不淪要幹什麼,都要把握住適當的分寸和尺度,所謂“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錯過了最好的時機,你可能一無所得。因此,《夬》卦一方麵強調要重視機會,另一方麵,更是強調要學會果斷,善於把握機會。
“機不可失”是中國古代人生智慧高度重視人的主體性實踐作用的經驗之談。就一個人的人生而言,生命屬於個人也僅有一次,也是一個機不可失的過程。如何將這有限的生命化為無限的創造前景?這是中國人一代又一代鍥而不舍的人生課題。
機遇總是有的,問題在於你能不能發現它,抓住它。機遇是稍縱即逝的,你不及時抓住它,就會失之交臂,後悔莫及;古人說:“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說明時機難得而易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人生旅途中要特別注意發現機遇,珍惜機遇;有了好機遇,就要及時抓住它,運用它。曆史上有這方麵的正反事例。
大家熟知的故事“毛遂自薦”,是抓住機遇取得成功的例子。故事的梗概是:
毛遂在平原君趙勝那裏當門客,住了三年,平原君連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公元前260年,秦國攻趙,趙國的國都被圍,形勢危急。平原君親自去楚國求救,要從3000門客中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人隨行,選來選去,合格的隻有19人。這時毛遂立即自我推薦,與乎原君同往楚國。到楚國後,毛遂機智勇敢,說服楚王出兵救趙。平原君回來後尊毛遂為上客。毛遂及時抓住機遇,施展自己的才幹,完成了救趙的使命,也改變了自己長期被埋沒、不受重用的命運。三國時袁紹因為“自己的兒子有病”而喪失了時機,可以作為反麵的例子。袁尚、袁熙兄弟在其父袁紹被曹操在官渡打敗後,逃往遼東,這時他們還有幾千人馬。最初,遼東太守公孫康依仗他的地盤遠離京城而不服朝廷管轄,有人勸曹操征討遼東,同時擒拿袁氏兄弟。曹說:“我正要使公孫康斬二袁的頭送來,不需要用兵。”過了些日子,公孫康果然斬了袁尚、袁熙,將首級送了來。眾將問曹操這是什麼原因,曹操說:“公孫康素來害怕袁尚、袁熙兄弟,我如果急於征討他,他就會同袁尚等聯合起來抵抗我們,緩一段時間,他們會自相矛盾,這種矛盾會使公孫康殺了二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