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卦中的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這就警示我們,犯了錯誤,要采取正確的態度,承認錯誤,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獲得智慧。
生活是最嚴厲的老師,與學校書本教育的方式完全不同,生活的教育方式是:你得首先遭受挫折,然後從中汲取教訓。大多數人由於不知道如何犯錯誤和從錯誤中悟出道理,所以隻是一味地逃避錯誤。他們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本身已鑄成大錯;還有一些人犯了錯誤卻沒能從中汲取教訓。這些都是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總是循環往複地犯著自己以前曾經犯過的錯誤。他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在學校,你可能會因為沒犯錯誤而被認為是聰明的學生;而在生活中,你的智慧恰恰是因為你犯過錯誤,並且能從中汲取教訓。如果一個人真正從所犯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那麼他的生活就會發生改變。那麼,他獲得的就不是經驗,而是智慧了。
在犯了錯誤之後,絕對不要采取下麵的行動。
(1)說謊或否認、掩飾自己的行為,說謊的人總是說:“我沒做那件事。”或者“不,不,不,那不是我幹的”,或者“我不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還有“我發誓……”之類的話。還有一類人犯了錯誤後,習慣於說:“噢,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情況會好起來的。”或者“出錯了嗎?哪裏出錯了?”或“不要著急,事情會如你所願的。”
(2)指責別人,開脫自己的責任。這類人犯錯後往往會說:“這是你的錯,不是我的錯”,或者“如果我妻子花錢不大手大腳的話,我就不會落到如此的地步”,或者“如果沒有孩子拖累的話,我早就很富裕了”;他們也會說:“顧客隻是沒有注意到我的產品”,或者“我的雇員對我不忠實”,“他們說得不清楚”,還有“這是老板的錯”等等。還有些人會說:“因為我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我的事業不如意”,“如果再給我點時間的話,我會做好的”,或者“噢,我再不想變富了”,或者“人人都這樣,我為何不可……”
(3)半途而廢:半途而廢的人經常說的話是:“我早就告訴過你那樣做不管用。”或者“這件事太難了,不值得我投入這麼多的精力,還是換個簡單一點的吧!”或者,“瞧,我都做了些什麼啊?我不想自找麻煩了。”假如一個人說:“我所得到的教訓就是再也不那樣做了”,那麼,這個人也許還沒有領悟到犯錯誤的重要性。如此多的人活在一個貧窮的世界裏,是因為他們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再也不那樣做了”,而不是說:“我很慶幸自己犯了錯誤,因為我從這次經曆中受益匪淺”。避免犯錯誤或浪費犯錯誤機會的人,不能算具備較高的智慧,在事業上的成就也會受到限製。隻有正確地對待錯誤,善於改正錯誤,並且能夠從錯誤中獲得收益,不斷進步的人,才稱得上是聰明人。
§§第四十三章 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