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名及卦辭簡釋”
損,即減損,此卦上艮下兌,六爻各自陰陽有應,故可損此益彼,相得益彰。損卦談的是減損自己的卦:但是這種減損,並不意味看損傷自己一部分利益去援助別人,也不是一般的損人利己;而足如何在不使自己一方受到絲毫損傷的情況下,去獲得相當的利益,和如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適當鹹損或放棄一部分利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
《易經各指出:損之為道,重在以誠正之心適度地損下益上,損小益大,損有餘以益不足。如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適當減損或放棄一部分刊益,而去追求更大更多的利益,正是《損》卦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這也是曆代仁人誌士曾經苦苦探尋的問題之一。秉持正道,不貪財,注重個人品德的修煉就是“損小益大”的一種成功經驗。
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公孫醜問:“敢問何渭浩然之氣?”孟子說:“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孟子說得比較抽象,無非是說,浩然之氣銜育著“直、義、道”等等內容。曾國藩發揮孟子的學說。認為“凡事非氣不舉,不剛不濟”,他於江西撫、藩為糧餉事而爭執不休,自己鬱鬱不自得時,村“氣”作了一個比較具體的說明:
欲求養氣,不外“自反而縮,行謙於心。”兩句:欲求行謙於心,不外“清、慎,勤”三字。因將此三字各綴數語,為之疏解。“清”字曰:名利兩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欽。“慎”字曰:戰戰兢兢,死而後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勤”宇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繼口。
此十二語者,吾當守之終身,遇大憂患、大拂逆之時,庶幾免於尤悔耳。
後來,他將“清”字改為“廉”宇,“慎”字改為“謙”宇,“勤”字改為“勞”字,成為“廉,謙、勞”,他認為,這樣十分明顯淺易,有了下手處。
曾國藩初出辦團練,便標榜“不要錢、不怕死”,為時人所稱許。他寫信給湖南各州縣公正紳耆說:自己感到才能不大,不足以謀劃大事,隻有以“不要錢,不怕死”六個字時時警醒自己,見以鬼神,無愧於君父,才借此來號召鄉土的豪傑人才。
正因為他不愛錢,所以他諄諄以“勤儉”二字訓誡後代,也孜孜以“勤儉”二宇嚴律自己:他終身自奉寒素,過著清淡的生活,他對兒子紀澤說:“我做官二十年,不敢沾染官宦習氣,吃飯住宿,一向恪守樸素的家風。儉約可以,略略豐盛也可以,過多的豐盛我是不敢也是不願的。”他早起晚睡,布農粗食。吃飯,每餐僅一葷,非客至,不增一葷。他當了大學士後仍然如此,敏時人詼諧地稱他為“一品宰相”。“一品”者,“一葷”也:他三十歲生日時,縫了一件青緞馬褂,平時不穿,隻遇慶賀或過新年時才穿上,這件衣藏到他死的時候,還跟新的一樣:他規定家中婦女紡紗績麻,他穿的布鞋布襪,都是家人做的。他曾幽默地說:“古人雲:‘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視之,衣亦不如故也,試觀今日之衣料,有如當年之精者乎?”全家五兄弟各娶妻室後,人口增多,加上兄長做官,弟弟們經手在鄉間新建了不少房子,他對此很不高興,馳書譴責九弟說:“新屋搬進容易搬出難,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他果真沒有踏上新屋一步,卒於任所。曾國藩寫道:“餘在京四十年從未得人二百金之贈,餘亦未嚐以此數贈人,”他規定,嫁女壓箱銀為二百兩。同治五年,歐陽夫人嫁第四女時,仍然遵循這個規定。曾國荃聽到此事,覺得奇怪,說:“真有這事?”打開箱子一看,果然如此,不由得再三感歎,以為不能滿足費用,所以又贈予四百兩金子。嫁女如此,娶媳也如此。鹹豐九年七月二十四日的日記寫道:“是日巳刻,派潘文質帶長夫二人送家信,並銀二百兩,以一百為紀澤婚事之用,以一百為五十侄女嫁事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