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謙遜辭讓,寬容別人的過錯(1 / 1)

《解》卦中的《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意思是:春雷陣陣,春雨瀟瀟,萬物舒展生長之表象,充分顯示了《解》卦所蘊含的解除危難的含義,因此,君子也應該勇於赦免那些有罪過的人,使他們在寬鬆的環境下,得到解脫和新生。

《菜根譚》中講:“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可謂深得《解》卦中處世原則的奧妙。

有這樣一個女人,總在喋喋不休地向人們說鄰家的汙穢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地將一位朋友領到家裏,指著窗外說:“您看那家繩上晾的衣服多髒!”可那位朋友卻悄悄地對她說:“如果你看仔細點兒,我想你能弄明白,髒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們在同一藍天下生活,為什麼不學著去寬厚地待人,而是去輕易地指責呢?即使髒的真是鄰家的衣服,我們為什麼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這樣做不會給我們造成任何損失。

舜敬父愛弟,可他的弟弟像表麵看起來敬兄,內心卻總想害死他,有一次,他們倆去挖井,舜正在井內時,象卻突然把井口封死。象以為舜必死,就想打他兩位夫人的主意,於是來到舜家裏,不料,舜大難不死,已從井的另一個出口脫身回到家裏。

像剛進門,見舜在彈琴,隻好尷尬地說:“我正惦記著你呢。”

舜隻是平靜地說:“多謝你的美意:你真是我的好兄弟,以後你協助我一起管理臣民吧。”

舜有如此廣闊的胸懷,是他成一代帝王大業的重要基礎。

林則徐有一句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人相處,有一分退讓,就受一分益;吃一分虧,就積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驕,就多一分挫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災禍。

天玄子說:“利人就是利己,虧人就是虧己,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說:君子以讓人為上策。”呂子也曾經說:“退己而讓人,約束自己而豐厚他人,所以群眾樂於被用,而所得是平時的幾倍……謙遜辭讓,作為德的首位。”

一個人,對於事業上的失敗,能自認這方麵的錯誤,就能讓人感德;在有成就時,能讓功於他人,就能讓人感恩。老子說:“事業成功了而不能居功。”不僅讓功要這樣,對待善也要讓善,對待得也要讓得,凡是壞處就歸於自己,好處都歸於他人。他人得到名,我得他這個人;他人得到利,我得到他這個心。一個人有了這種心胸,就任何困難都能夠迎刃而解了。

§§第四十一章 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