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君主對任何事情都不要事先表態,不要流露出自己的意向。隻要君主有任何意向性的表示,臣下都會鑽空子,或乘機作弄,這樣一來,人主就難免受到迷惑。君主應該盡量讓臣下發表意見,讓他們盡力去做,自己剛冷眼旁觀,不露聲色,不置可否,在暗中觀察臣下的一舉一動,伺機捕捉臣下的討失,這就是韓非所主張的“虛靜無事,以睛觀疵”之術。
(3)君主不要顯示自己的欲望,不要隨便表示自己的好惡。韓非說,君幸不要顯示自己的欲望,若君主顯示出欲望,臣下將千方百計滿足君主的欲望以獻媚;君主不要暴露心意,若君主暴露心意,臣下將顯示其異能以投其所好。所以君主能隱蔽好惡之情,臣下就能現出本質。臣下總是要千方百計地伺察君主的欲望和好惡,然後投其所好,設誘餌以釣之。據說,燕昭侯愛說夢話,為了不把自己的心思泄露給侍從,經常獨寢一室。
(4)用權術參驗群臣,以察奸邪。韓非對君主參驗臣下的權術列舉得非常詳細,其大意是:參聽眾人之言,以知其是否忠減;改易臣下任職之地及其職位,以觀其實際才能;根據現有的事實推測審查其隱私隱情,舉其往事以知其現狀;通過親昵之人而探其內情;以詭譎之道而使之,以杜絕其瀆慢行為;故意說錯話、說反話、做錯事,試探所懷疑的人,以得奸情;派間諜監視,伺察專任之臣;揚言欲做某事,以察眾人動靜;故意顯示意欲好惡,以觀察人臣的正直或諂諛;臣下結成朋黨,則從中挑撥離間,製造事端,使其內部爭鬥,以散其黨羽;詳盡掌握一事的原委細節,以驚懼臣下之心,等等。隋文帝就曾派人向官吏行賄,凡接受賄賂者皆處以重刑,唐太宗為了考察官吏是否廉潔,也密使左右向掌管全國關卡通行以及賦稅事務的司農令史行賄。該人受絹一匹,就以賄賂之罪殺之。宋太宗即位之初,為了考察臣下處理刑事案件是否公正,用權威鎮服臣下,令侍從用自己的佩刀殺死一個在富戶門前無理取鬧的乞丐,然後棄刀而去。案件上報朝廷,太宗下令嚴加搜查,務必緝拿凶犯。官府以刀為證據而判該富產犯有殺人罪。刑官將審理結果上奏朝廷,太宗問:“該犯服其罪嗎?”刑官答曰:“服矣。”太宗令獻上刀來,又叫內侍取來自己的刀鞘,對刑官說:“此為朕所佩之刀,乞丐實為朕使人所殺,你如何冤枉好人?”滿朝文武大臣始知太宗治臣有術。
(5)君主駕馭臣下要詭詐多變,出其不意,使其防不勝防,因而不得不懾服於君主的威勢,楚漢戰爭時,張耳、韓信統帥漢軍救趙。一天早晨,劉邦帶領侍從突然馳入軍營。張耳、韓信尚在睡夢之中,劉邦直人其臥室收奪其印信符節,然後才召集眾將聽令,張耳、韓信從夢中醒來,方知漢王來臨,不禁大驚失色。漢王遂命令張耳守趙地,同時拜韓信為相國,全權統兵進攻齊地。劉邦的詭泎之術,就連韓信也佩眼之至,由衷地稱頌他“善於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