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人生資本之品德知識篇(8)(1 / 2)

事實上,擁有財富被證明是比低賤的出身條件對人生的成長起更大的阻礙作用。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拉格朗日的父親在都靈擔任戰時財務主管,然而他父親的多次投機活動把家產全部賠光了。他的家庭重回貧窮的深淵。功成名就以後,拉格朗日還習慣於把他的功名和幸福歸功於當初的苦難生活條件對他的磨練。“如果當初一開始我就富裕的話”,他說,“我就很可能成不了數學家了。”許多人憑借自己堅忍不拔的努力和充滿活力的奮鬥,把自己從最低微的辛勞的社會底層,上升到對社會發揮作用和影響力的傑出地位。

那些最偉大人物無一不是苦難的學徒,無一不是曆盡千辛萬苦才成就輝煌的。苦難不隻磨練出了人的機智和勇敢,留給了人們處理日後災難的經驗,而且還錘煉出了忍耐、堅毅的心理性格。若沒有困難,人們也許疏於行動。英雄也因突然降臨的災難而嶄露頭角或脫穎而出。在某種情況下,天才,如同生鐵需要隧石敲打一樣,也需要突然而激烈的苦難才能使一些性格成長、成熟。真正的成功人士,在自己的人生、事業途中,麵對挫折與磨難,總會百折不回,直到抵達勝利的彼岸。而在耽於逸樂的環境中,這些性格卻易於枯萎和凋謝。因此,在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曆之中,也要記得苦難也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這樣,若有什麼苦難來臨,自己首先在心理上能夠坦然去麵對。善於借鑒他人成功經驗

在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豐富自己人生閱曆的同時,我們還要盡可能地多讀一些關於成功人物的傳記或範例,向他們學習、借鑒其成功的經驗,並汲取失敗人士的經驗教訓。或把你的目標和行動計劃給那些已經在這方麵獲得成功的人看看,並請他們給你提提建議。

一位企業家經常打探和挖掘別人的技術、人才和門路來擴張自己的事業,這位企業家透露他的成功秘訣時說: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我們經常聽到人們提倡創新有多麼好,卻從來沒有人提起模仿其實也是一樣的重要。事實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95%以上的成功者處事行為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模仿別人得來的。我們民族重視了幾千年的學習,其實就是一種模仿。沒有模仿,根本不可能創新。模仿是一條安全而高效的捷徑,這是鼓勵模仿的最大理由!

當然,成功者走過的路,通常都不適合其他人跟著重新再走。在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自己獨特的、不能為別人所仿效和重複的經曆。但是,你所要走的路當中,總有那麼一段,同他們曾經走過的路,往往有相似的地方。有時候,大家所走的其實就是同一條路,即使有所區別,也不過是大同小異。隻是因為你看不見,或者沒有注意別人已經走過了,以為自己走的是一條新路。人們常常沉溺於自我摸索,不屑於觀察和模仿別人,這樣,容易失去借鑒的機會,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走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新路,總是比走別人已經走過的舊路要慢。因為,走新的路,通常要遇到更多的障礙,要麵對更大的風險。看清楚眼前要走的路,特別是留意別人怎樣走同樣的路,一定有讓你受益的地方,它讓你避免重複別人已經走過的彎路;另外有一些路,很值得你跟著別人一起走,這會讓你成功的機會更大,就像大雁互相依靠著飛行一樣。

當然,你要比別人走得快,甚至趕在前頭,必須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者有新的發現。否則,你永遠隻能跟在後麵。模仿和創新,兩者其實並不矛盾,創新總是在模仿的基礎上,而模仿通常也一定包含著創新,偏執任何一方麵,都不會令你持久地獲得成功。懂得選擇、吸收、消化別人的好東西,變為自己所用,並且用得更出色,這本身就是一個極聰明的創新。我們不應小看模仿,創新雖然值得尊敬,但它通常隻屬於個別人,模仿卻能令大家受惠。創新起領頭作用,模仿讓所有人跟上來。事實上,人類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進步,恐怕也不能不歸功於我們具有模仿這種能力。創新總是帶有偶然性和特殊性,模仿卻能夠把任何的創新,迅速地變成每一個人都掌握的東西,從而促使整個人類共同進步。這難道不是其他動物落後於我們的原因嗎?

模仿其實也就是學習他人成功經驗。創新就是在模仿他人的同時,要有對自己所處情境的洞察與判斷,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盡量從那些成功人物身上挖掘能使你自己也成功的線索。其實,在做一番事業之時,並非隻是我們才不幸地要遇到阻礙成功的種種障礙,那些成功者們同樣也曾經曆過類似的困境。在他們遠未取得成功之前,同我們相比,並沒有什麼不同,他們可能有某些其他人所沒有的特長,但他們通常也欠缺我們已經具備的一些有利之處。探索、挖掘出成功人士如何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克服所有的障礙,最終找到成功的線索與奧秘,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與心得,這樣,我們才能跟他們一樣,步入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