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人生資本之品德知識篇(5)(1 / 3)

貝爾運用自己所學知識發明了電話,即時受用的便是他自己,在身體疼痛時可以盡快地叫人前來幫忙減少痛苦,接下來便是建立電話公司,財富滾滾而來;與此同時,電話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多少方便,給人類的生活、命運又帶來了多少的改變。由此可見,知識的力量源源不斷,不絕如江河,留存永遠,且無遠弗至,簡直可以給此後全人類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帶來改變,並改變其中大部分人的命運。

我們再看看另一個不一樣的故事。古希臘時,一個商人在大街上看到泰勒斯衣衫襤褸,麵容憔悴,像個乞丐,挖苦說:“泰勒斯,人們都說你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哲學家,可是你的知識能給你帶來什麼呢?是金子還是麵包?你現在這樣寒酸,足以證明知識那玩藝隻能給你帶來貧窮!”泰勒斯反駁說:“我不許你利用我的貧窮來貶低知識的作用,咱們走著瞧,我會用事實來教訓你的。”憑借著豐富的數學、天文學和農業知識,他斷定第二年橄欖會大豐收,於是他用低價提前租下了附近所有的橄欖榨油器。第二年,橄欖果然大豐收,他於是高價出租榨油器,發了大財。那位挖苦泰勒斯的商人也不得不擠在租用榨油器的人群中,泰勒斯一見到他,便說:“高貴的富翁,看到了吧!這些榨油器都是我用知識弄到手的。如果我想發財,隻要略施小計就可隨手得到……但是我追求的並不是這幾個錢,我需要的是知識,知識才是無價之寶,是最偉大的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就是帶給人與命運抗爭的力量。不單是一般的健康人,就是身患殘疾,也能接受知識的洗禮,受惠於知識的力量,憑知識獲得與命運抗爭的勇氣。海倫·凱勒,幼小時就因一場高燒而成了一個集盲、聾、啞於一身的殘疾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然而,她的一生並不曾就此湮沒。她後來成了一個舉世敬仰且廣受讚譽的作家和教育家。在馬克·吐溫的眼裏,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其中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就是她。能夠使海倫在地獄與天堂之間飛翔的,不是神的力量,除了毅力,應當隻有知識的精靈了。她是這樣在黑暗中一步步走向光明的。

1880年6月27日,海倫·凱勒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還在19個月時,就被突如其來的猩紅熱產生的高燒導致失明、失聰,成為一個集盲、聾、啞於一身的殘疾人。後來,家庭教師安妮·莎利文小姐教會她寫字、指語、鉛筆手寫體方塊字。16歲之前,她已經學會閱讀盲文,並且有足夠的書寫和說話能力,後進入拉德克利夫學院。1904年,她以優異成績畢業,1955年,榮獲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成為曆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婦女。除英語外,她陸續學習並掌握了法語、德語、拉丁語、希臘語,聾盲卻能掌握五門語言,海倫的成功被稱為“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成就”。她一生共出版專著14部。一個世紀以來,《我生活的故事》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傳遍了世界每個角落。1919年,海倫的故事被好萊塢搬上銀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海倫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讚揚。1959年,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以資助世界各地的聾盲兒童。海倫於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7歲。她的一生為人們樹立了與命運拚搏的榜樣。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國際海倫·凱勒”組織,旨在與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失明缺陷做鬥爭,如今這所機構是海外向盲人提供幫助的最大組織之一。

從安妮·莎利文老師那兒,海倫學會了認知世界的方法,把握世界的知識。知識的明燈照亮了海倫的內心,帶她走出了黑暗。在當今世界,知識是改變人生命運最強大有效的力量,求知的欲望是人類最美好的欲望。

知識改變每一個人的命運,這其中不隻是那些大家、名人,當然也包括我們每一位身邊的人,更包括我們自己。不管你生下來是在城市,還是在山村,每一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每一個人都要上學讀書,就因為知識是人生的最有重量的資本。

世間原本不公。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平等,不在財富的差異,而在知識的差異上。財富的懸殊差異,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不會產生太多的影響,但知識上的懸殊差異,卻有如兩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交流隔閡之深,即便親如兩姐妹,怕也有如陌路。由此可見,知識在人一生中的分量。修建自己的碼頭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天賦很高的人,卻終生都處在極平庸的職位上,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盡管他們的資質很好,但是他們沒能去好好地培養和發展,他們不求進步,在工作中,他們所惟一看到的就是薪水。因此,他們前途黯淡,毫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