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自我提升字訣(4)(3 / 3)

官兵在王式的指揮下,幾次與裘甫軍交鋒,最後裘甫被圍困在剡縣城中。賊軍城中無糧,水源被斷絕,襲甫被迫出城投降。

於是王式大擺慶功宴,與眾將上痛飲,但大家對他克敵致勝的奧秘仍不明白。有人問:“您剛到越州赴任時,軍糧正緊張,而您卻將官府倉庫的倉糧散發給百姓,賑救貧困乏糧者,其中用意是什麼?”王式解釋說:“這個道理十分簡單,裘甫賊眾聚穀米引誘饑餓人民,我分發糧食,饑民就不會被裘引誘入夥為盜。況且諸縣守兵極少,如果不分糧食給民眾,裘甫賊軍趕到,官府的穀米正好成為賊寇的資糧,為資賊所用,豈不是一舉而二失?”

又有人問:“那您又為什麼不設烽火台呢?”

王式說:“設烽火台不過是為了求取救兵,我手下的軍隊都已安排了任務,全都開拔,越州城中沒有軍隊可用作援兵,設置烽火台不過是徒費功勞,驚擾鄉民,使我軍潰散而已。”

諾將又問:“您派懦弱的土兵充當偵察兵,而且給他們配以很少的武器,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王式笑著說:“如果偵察兵選派勇武敢鬥的士兵,並配給利器,遇到敵人就可能會不自量力上前搏鬥,如果都戰死了,就沒有人回來報告,我們就不知道賊軍的到來,這樣的偵察兵有什麼用呢?”

眾將士聽完王式的解釋後,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我們必須能打破常規,就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才能有所突破,達到成功。

漢朝末年,賈詡曾經在董卓手下任職,賈詡是個很有謀略的人,後來董卓被刺殺,他就投奔到張繡隊伍中出謀劃策,但沒有受到重視。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征討駐守在南陽的張繡,還沒有取勝,忽然得知袁紹將乘虛攻打曹軍的大本營許都,曹操隻得收兵撤退。張繡一看曹操撤退,立即決定追擊。

賈詡連忙勸阻:“千萬不要貿然追擊,否則有可能吃大虧。”張繡認為敵人已經退卻,哪裏有不追趕的道理?他不聽勸告,聯合劉表的隊伍一同追擊遭操的軍隊。大約追趕了十多裏路,追上曹軍斷後的部隊,結果曹操的士兵奮勇應戰,張繡、劉表大敗而歸。張繡倒是能夠承認錯誤,他慚愧地對賈詡說:“你說得對啊!我的力量確實比不過曹操,所以不能取勝,後悔沒有聽你的話。”這時賈詡卻說:“現在你應該趕快掉過頭去追曹操,肯定會打一個大勝仗!”張繡、劉表疑惑不解:“我們乘勝追擊反而吃了大虧,現在我們打了敗仗,您卻說應該果斷追擊,這是為什麼呢?”賈詡胸有成竹地說:“情況已發生變化,與以前不同了,你們隻管追去,越快越好,如果不勝,我拿腦袋擔保!”

劉表不相信賈詡的話,堅決不願再出兵。張繡雖有疑慮,還是相信了他的話,重新整頓了敗兵殘將,再回去追趕曹軍。這一次,兩軍接觸,廝殺一陣,果然曹軍越戰越弱,抵擋不住,一路丟下許多車馬糧草,慌忙逃走了。張繡大獲全勝,繳獲了一大批戰利晶,滿載而歸。

張繡急切地問賈詡:“第一次我用精兵去追曹操的退軍,你說追不得;第二次你卻勸我用敗兵去追擊取勝的曹兵,反而能取勝。這究竟是什麼道理呢?”賈詡解釋說:“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啊!曹操是個非常懂得用兵的人,他一定不會不作防備就隨便退卻的。你雖然很善於用兵,但還是不如曹操力量強大。曹操退卻時,必定會作好防止追擊的準備,我估計他會親自率精兵斷後。你去追他,當然要吃虧了。但是曹操打了勝仗卻還是急著撤退,這就很不正常了。我猜想很可能是有人進攻許都,或是朝廷內部出了問題。你第一次追擊,他已將你打敗,他就放心了,他自己一定親率主力軍隊先走了。即使留下斷後的部隊,也不會是什麼有戰鬥力的部隊了,不是你的對手。你第二次是出其不意地追擊他們,你想,這怎麼能不打勝仗呢?”

張繡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連連稱讚:“高明!高明!”從此以後,賈詡便獲得張繡的信任了。

《草廬經略》上說:“虛實在我,貴我能誤敵。”兵法上有實則虛之謀略,然則,這都沒有一定之規,關鍵要看個人的膽識和悟性。兵者,“詭道”也,所謂“詭”和“橘”之類的詞語,在兵家那裏是沒有褒義和貶義之分的,而這類詞的意思無非就是一個,那就是變化。誰能變化很快,誰就會取得勝利。在軍事上,與其說是鬥勇,不如說是鬥智。而智,就是變化。所以我們要善變,不可抱泥於一格,否則就無法有所創新。

但是,誰都會“變化”,在你變化的同時對方也在變化著,因此,要取勝,就必須要掌握別人的變化,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也許從此人們更容易理解“反者,道之動也”之類的話。隻有敢於打破常規,敢於突破創新,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都立於不敗之地。

五、“通”字訣

窮則思變,變則通。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是一條,又何必在一棵樹上吊死呢?抓住成功的關鍵,東方不亮西方亮,不管它是黑貓白貓,重要的是它能否逮“耗子”。

1.巧妙地以變應變

世事難料,變化無端,處世辦事,難免遇到意外,惟有變通,才能助你脫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