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處世根本字訣(3)(2 / 3)

患者朱某的情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異常心理中的吝嗇心理的具體表現。其吝嗇心理主要表現是:

其一,不願意贍養老人,認為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兒”;其二,對錢財過分吝嗇,以至於其丈夫說她“摳”還稱她為“鐵公雞”;其三,想生兒子而歧視女孩,這實質上是一種感情上的吝嗇心理。

吝嗇作為一種自私、冷漠的病態行為有極大的危害性。

首先,它違背了人類社會應有的仁愛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其次,物質與精神上的吝嗇將會對一些社會成員造成精神及肉體上的傷害。試想,被子女拋棄的老人,被父母遺棄的女娃,他們將會麵對怎樣的慘境?一個被父母重養輕教長大的孩子,他們的靈魂又有多麼空虛?一個麵臨困境向他人伸出求援之手的人,得到的隻是白眼,他的心裏有多痛苦?作為人,實在不該有吝嗇之心。‘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人具有社會性,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互助關係,相互關心、幫助是人類美好的屬性。吝嗇之人極度自私,不給別人任何幫助,將人的本性降格為動物般的本性。吝嗇破壞了人類美好的社會關係、倫理關係與道德關係。吝嗇之人也必將受到社會的譴責與遺棄。人活在世上,需要錢,但更需要親情與友誼。小氣冷漠,隻會割斷親情,使自己成為孤家寡人。贍養老人養育獨生女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否則,天理難容。過去曾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不必縈懷心頭,而要理智地看待。關心與幫助曆來是相通的,每個人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今天幫人一把,日後自己有難處,也定會得到他人的關心。

你雖有勤儉持家之心,卻錯把吝嗇當成勤儉中的吝惜。吝嗇與吝惜不同,吝惜指對所有財物(包括個人與公家的)十分珍惜,不浪費,不大手大腳,是一種勤儉節約的好行為,好品德。教育家徐特立早年在長沙辦學,非常勤儉,常將別人丟棄的半截粉筆拿來寫字,還賦詩道:‘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餘衷曲,反謂餘為算細人。’你吝惜太過分,就成為吝嗇了,吝嗇是為人所厭惡的。”

朱某:“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我是勤儉,還很委屈呢!”

“此外,你的吝嗇心理還與焦慮有關。你存在著由急於發家的心理及自己不喜歡女孩,又怕丈夫不喜歡女孩的矛盾心理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朱某:“是的,看見別人發家,過好日子,心裏時常焦急,加上丈夫時常埋怨我,使我就更煩躁了。”

心理醫生:“精神分析學家們認為,焦慮是人的行為的基本能力。弗洛依德將焦慮分為三類:即由環境中存在的現實危險所引起的現實焦慮;由害怕控製不住本能衝動而引起的神經質焦慮;由害怕自己違背社會規範而引起的道德焦慮。焦慮令人不快和緊張,要設法降低或克服它,個人所作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避免或降低各種焦慮。有些人將現實生活風險估計過高,對自己的能力與實力估價過低,為了應付焦慮,就建立起自我防禦機製。你的吝嗇就可能屬於自我防禦型,怕失去自己手中的財產以及富裕的生活。”

朱某:“是的,確實是這樣!”

在醫生的啟發下,經過幾個月的心理調適,患者朱某開朗明白多了,她參加了許多社會公益活動,同老人、的關係大為改觀,鄰居們也說她樂於助人,與以前相比簡直是變了一個人。

4.欲路勿染,儉以養德

遊戲於大千世界,漫步於人生禪機,追物而不為物所困,尋愛而不為愛所累,欲路勿染,儉以養德,這實在是“城市人”的一大夢境啊!

一位富翁待人非常大方,樂善好施,人們都以為他的生活很奢華。有一天他帶著傭人出去散步,看到地上有一根線,他彎腰拾起,告訴傭人說:“這根線好好的,還可以用。”然後放進口袋中。世人常以為待人刻薄才是節儉之道,其實不然,待人刻薄,隻是吝嗇,事實上這位富翁拾起一根線的行為才為“節儉”作了最好的詮釋。

沒有欲望意味著沒有目標,沒有欲望的入永遠不能發展。

看慣了聲色犬馬的人有一天終於悔悟,達到了人生的又一境界,從無止境刺激的循環中退了出來,轉而尋求內心的靜。其實,這又是一種欲望。所以,欲望無時無刻不困擾著我們。但是,這裏我要說的是,我們要在這無限度的欲望中保持一份清醒,養成一種節儉的品德,在茫茫人海找到自己的位置。

決不能沒有欲望,這是現代社會對現代人的要求。你可以去追求歡樂,你可以去在適當的時候做些、說些昧著良心的事、話,但你的人要有一個根,這個根就是原則。所謂有原則就是在你做了違背某些道義的事後,靈魂要有一個著眼點。否則,得到之後是空虛,你將永遠背上包袱前進。

我們就生活在城市中,生活在煙囪、街道和商店彼此擠撞的龐大物群裏。是的,我們擁有一份職業、一張身份卡、一條牛仔褲,我們讀報、掂菜籃子,還出沒於歌廳、飯店,當然也必須遵守“不準隨地吐痰”或“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之類的規定。更加確鑿的是,在這個嘈雜而有序的網絡結構裏,我們總能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棲息點,一個由鋼筋、水泥和玻璃組成的永不風化的方形空間。於是,我們被稱為“城裏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