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機器設計的多麼精妙,詞藻寫得多麼華麗,總是不抵人腦的。因為人腦,總是充滿藝術和想象力的!注重對象、場合,以及讚美的方式,我們應該給身邊的人多一點讚美!
美國一家電視上有這樣的一篇報道:美國的一個藝術家製造出了一台裝在路邊,用親切動人的女聲對過往的路人說出一些讚美之詞的機器!並建議在整個市區安裝這種東西。機器原理很簡單,隻是采用了一些錄音和紅外探測開啟自動播放的裝置。可是,製造機器的人怎麼會產生這種想法呢?機器畢竟隻是機器,不能察覺人心中的喜憂,更不能應人而宜地說出動聽的話來。但是這個藝術家的初衷是好的,這個機器的誕生是不是反映出現實社會中的我們太缺乏身邊人的讚美呢?
中國女人向來很注重謙虛,“哪裏哪裏……”這個詞似乎用的並不少,反而毫不客氣地接受別人的讚美之詞的人往往被看作自大和不禮貌的人。而常常讚美別人的人又可憐的被人當作是會“拍馬屁”的人!這樣,愛說讚美之詞的人就慢慢變少了。
有的女人喜歡謙虛,甚至有過於敏感的人不喜歡聽到別人的讚美之詞,他們會把這種讚美之詞當作是一種變相的諷刺。本來是好心誇他的啊,為什麼她總是往壞的方麵想呢?有個很巧妙的方法交給你:你可以多對身邊的同伴說這個人的好處!為什麼呢?記住我們現實生活中獲取信息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便是從別人的口中獲得!兩個人一塊聊天的時候一定會談起第三個人,那麼,你對別人的讚美之詞、或者厭惡之詞中有一天會傳到這個人的耳朵中!所以,有個好朋友就曾經告訴我:不要在同伴麵前談論別人的壞處,要多讚美!——這的確是很有用的哦!
有的人就不同了,幾句讚美就可以讓他們飄飄然,對於這樣的人,給予太多的讚美之詞就顯得你太過奸猾,不像是好朋友了!中國人講究說話要含蓄,在這裏可是很能派上用場的。含蓄的讚美,並且提出適當的建議,這樣的心一定會被人心懷感激的。
在公共場合的讚美要實在,因為不實的讚美會讓別人覺得你很虛偽,也會讓受到讚美的人覺得難堪。在私下裏的讚美要誇大,即使是讚美的好上了天,對方謙虛臉紅地一塌糊塗,他也一定會很高興的!這便是讚美的藝術!
無論機器設計的多麼精妙,詞藻寫得多麼華麗,總是不抵人腦的。因為人腦,總是充滿藝術和想象力的!注重對象、場合,以及讚美的方式,我們應該給身邊的人多一點讚美!
人都有一種傾向,會依照人們給出它們的性格去生活。如果對一個小孩子說他跟笨拙,它就會比以前更加遲鈍。讚美他的禮貌,他的態度將會變得更加改進。和人相處時,假設他已經成功地那樣對待別人,那麼,在無意間,它就開始表現出造成成功的能力。
有一個新媳婦剛剛嫁到一個新的小鎮,由於離娘家太遠,所以人地生疏,方言也很難聽懂,和鄰居的關係總是搞不好,常常發生口角。這個新媳婦很為這件事情傷腦筋,於是她就請教她的婆婆。婆婆給了她三個字:說好話。
這個新媳婦是個很聰明的人,她決定按照婆婆的話去做。之後她見到左鄰六七十歲的鄰居王老太太就誇她精神好氣色好;遇到買菜的右舍小燕的媽媽就誇她籃子裏的菜又新鮮又便宜;送侄子上學的路上碰到後院的李伯伯就誇他兒子又聰明又懂事;住在路兩邊的人若是到這位新媳婦家開的百貨店來買生活用品,這位新媳婦見到年長的就叫大娘、嬸子和叔叔、大爺,見到年紀相仿的就叫姐妹、兄弟,而那些小孩們,則冠以“多漂亮的小姑娘”和“多帥的小夥子”美稱。結果沒用多久,這個才來小鎮不久的新媳婦在鎮上就小有人緣了,當然她們家的生意也做得紅紅火火。
這個世上,試想有誰不喜歡被他人讚美呢?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說,讚美是一種有效的交往技巧,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說喜歡被人讚美是人的一種天性。
有個故事說一個公司裏有孫、張兩個人鬧了矛盾。一天小張對她的同事李先生說:“你去告訴孫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請她改一改她的壞脾氣,否則我再也不會理她了。”李先生說:“好,我會處理這件事。”之後,當張小姐遇到孫小姐的時候,果然覺得她不再那麼盛氣淩人了,而且還主動地跟張小姐友好地打了招呼。在以後的日子裏,孫小姐變得和氣又有禮貌,與從前相比,簡直是變了一個人。張小姐就向李先生表示謝意,並且好奇地問:“你是怎麼說服她的?”李先生笑著說:“我隻是跟孫小姐說,‘有好多人都稱讚你,尤其是張小姐,說你又溫柔又善良,不光人長得漂亮,脾氣也好,人緣也好!’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