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時一味的責備和批評往往隻會帶來更大的怨懟和不滿。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讓狀況改善,為什麼不試試用誇獎的方式呢?法國名人拉羅什富科說:“理智、美麗和勇敢的讚揚提高了人們,完善了人們。”
聰明的女人應該學會賞識、讚美他人,努力去挖掘他人的閃光點。同是一棵樹,有的人看到的是滿樹的鬱鬱蔥蔥;而有的人卻隻看到樹梢上的毛毛蟲。為什麼同樣一件事物,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呢?原因就在於有的人懂得賞識、讚美,而有的人隻會用挑剔、指責的眼光看待事物。
一名記者曾做過一次調查:經常賞識他人,誇獎、讚美他人的人往往處事積極樂觀,受人歡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並且比一般人長壽;而常指責、抱怨的人沒有朋友,孤單落寞,身體、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壽命短。而心理學家們也認為: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賞和鼓勵。在生活中,大多數人希望自身的價值得到社會的承認,希望別人欣賞和稱讚自己。所以,能否獲得稱讚以及稱讚的程度,便成了衡量一個人社會價值的標尺,每個人都希望在稱讚聲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曾有一名郵遞員在送信途中,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他剛想抱怨,卻發現這是一塊形狀奇異的石頭。他想,若是用許多這樣的石頭建成城堡,該多好啊!他好奇心頓生,便欣喜地將石頭撿起來,裝進郵包。之後,每天送信,他總會撿一塊奇異的石頭。日複一日,他撿的石頭堆滿了家門。於是他白天送信,晚上堆砌城堡。漸漸地有路人欣賞、讚美他的努力成果,並給予鼓勵。終於,他在山坡上建成了一座又一座的好看的城堡,有一天竟被登上報紙的頭條,許多人慕名而來,其中包括當時著名的畫家畢加索,他驚歎青年人的技藝,大加讚賞,並投資將這裏改造成著名旅遊區。青年人獲得成功的秘密就在於他受到了他人的賞識與讚美,可見賞識與讚美是多麼重要啊!
在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中,曹操就非常善於用讚美來激勵自己的將領,如在許諸與李傕交戰中,許諸連斬二將,曹操即手撫許諸之背,把他比作劉邦手下的猛將,說:“子其吾之樊噲也!”。又如當荀或棄袁投曹後,曹操見其才華出眾,當即把他比作劉幫手下的謀士張良,高度讚美:“比吾之子房也!”又如在與關羽交戰中,徐晃孤軍深入重圍,不僅取得勝利,還軍容整齊而歸,秩序井然,曹操當即把他比作漢朝名將,大加讚賞地說:“徐將軍真是周亞夫之風矣!”
可以說讚美、賞識就像風對於帆,就像是雨露對於種子,這種精神鼓勵實際上超過任何物質獎勵的作用。讚美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也是希望,是動力,是用自己的心靈之火去點燃別人的心靈之火。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賞識、讚美別人呢?當你乘車下車時,你對司機說:“謝謝,坐你的車十分舒適。”一句話用不了幾秒鍾,但也能因這一句讚美之詞能讓那位司機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一天載 50 名乘客,他就會對 50 名乘客態度和藹,而這些乘客受了感染,也會對周圍的人和顏悅色,這個車內會出現和諧的氛圍。在你途經建築工地時,你可以對工人說:“這棟大樓蓋得真好。”這些工人也許會因你一句話而更起勁地工作……
世界上最美好的聲音就是讚美,最好的禮物也是讚美,成功的讚美能給他人帶來愉悅,能使他人受到鼓舞。讚美是我們樂觀麵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是我們自信、自我肯定的力量源泉。讚美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還可以約束人的行動,使人主動自覺地克服缺點,積極向上。
學會讚美他人,在生活中學習和掌握好這一生活的智慧,以欣賞的目光去看待他人,這會讓我們張開心胸,放寬眼光,能看到更美麗、更和諧的社會和人生。